标签:
足球/亚洲杯体育 |
分类: 走进绿茵 |
亚洲杯赛四强产生之时,听到一片“西亚全军覆没”的惊呼。两支东亚球队日本、韩国,一支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再加一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队,似乎构成了未来亚洲足坛的新格局。不过,一次大赛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时一地足球最高水平,用亚洲杯赛前四名来划线,上线才算第一档次,没上线的就是二流,也不尽合情合理。
半决赛韩日之战体现的内容和质量,亚洲尚无其他球队能够完成。双方长时间保持快节奏的攻防转换,积极向前,挤压空间,已经接近欧洲顶级联赛的水平,以至连裁判员都力不从心。另一场半决赛乌兹别克斯坦队之所以出现战术设计的低级失算,放大了与澳大利亚队的实力差距,主要还是团队心态有了偏差,想赢球,又紧张,失球后方寸大乱,最终写下了十分经典的反面教材。
将4场1/4决赛和两场半决赛放在一起看,更能说明问题。亚洲一流强队应当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伊朗,二流强队中最突出的是伊拉克,然后是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约旦、阿联酋、巴林、沙特、叙利亚,中国、朝鲜和科威特应当排在更靠后的位置。
未来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中国队与西亚球队同组是抽签时难以避免的,更是备战时不应回避的。原因很简单,西亚地区拥有多支亚洲二流水平的球队,与中国队实力相近甚至高于中国队的总共在10支左右,数量之大,使得任何分组办法都很难完全避开西亚球队。
亚洲杯赛表明,日韩足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保持领先,因为国内联赛的稳定、规范和青少年足球基础扎实,可以源源不断地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在欧洲顶级联赛中踢球的海归球员。中国足球与日韩以及澳大利亚、伊朗等亚洲一流强队之间,存在着档次差别,短期内赶超是不现实的,更多的应该是学习。
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以西亚对手为主的障碍。这些对手冲出亚洲的实力都不足,走向世界更是梦想,到了世界杯赛上也不能为亚洲足球增添亮点,往往会留下笑柄。可是在亚洲范围内,他们足以加剧竞争和影响态势,过不去这道槛儿的球队是走不到世界杯赛场的。中国足球从战略上说,必须有长期准备,记取以往多次倒在西亚球队脚下的教训,上届输给伊拉克队,再上一届输给科威特队,1997年输给卡塔尔队,1993年输给伊拉克队,1989年输给阿联酋队,没有一次是被日韩挡道,而西亚对手几乎成了拦路虎。
亚洲杯赛上,西亚球队没能走到最后,是跟亚洲一流强队竞争后的结果,伊朗被韩国淘汰,伊拉克被澳大利亚淘汰,卡塔尔被日本淘汰。他们毕竟打到了这一层次,比中国队跑得远。同时,西亚足球不是一个整体概念,需要逐一对各队之间存在力量与技术、球星与整体等不同特点,加以针对性的研究。中国队连续两届未能进入世界杯外围赛亚洲10强,只有突破西亚球队,才能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