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场,要的就是人气

(2009-03-12 17:58:10)
标签:

体育/杂谈

分类: 体育杂记

主场,要的就是人气
    北京国安回到工体,首战两球击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喷气式飞机,尽显主场之威。
   

    几天前,刚去天津看过全国女排联赛总决赛,天津市人民体育馆里的球迷给予主队莫大支持,帮助天津女排再度蝉联冠军。
   

    什么叫主场优势?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最为公平。气候条件优劣主要看对开展一项运动、进行一场比赛是否适宜,而不是对场上哪一方更有利。譬如雨中踢球,总说对南方球队有利,其实只是他们不得不经常面对雨天,并非专门练习水中作战,更不会觉得比在晴天比赛易于发挥。北京和纽卡斯尔正值初春和仲秋,晚上都有凉意,差别不大,不存在对国安和喷气机哪一方有利。
   

    地利的影响大于天时。工体的环境就是比丰体强,容易兴奋,再加上昔日留下的“不败”神话,简直就是一块福地。天津女排一直把主场设在55岁高龄的人民体育馆,当地人称“老馆”。放着现代化的“飞碟”体育馆不用,坚持在狭小的旧馆里比赛,据说一是因为排球比赛场馆空间太大,影响对来球的判断;二是在老馆已经一次又一次拿了冠军,担心离开福地会输球。这样的地利对客队无所谓,可是主队却非常在意。
   

    人和至关重要。国安回到工体,一下子卖出成千上万的赛季套票,头一场就引来3万多球迷,这是丰体根本容不下的数量,也是几年来中超各俱乐部主场中不多见的上座率。人和是一种氛围,能创造人和的是俱乐部。要是球打得不如人意,挥霍掉的不仅是取胜良机,还有球迷的一份情结。天津女排与上海队的决赛,馆外老远就有人高价炒卖球票,而此前常规赛最后一轮天津队主场与北京队交手,门票5块钱4张,这就是市场的态度。北京工体看台上一片绿色装备,一片“国安必胜”;天津老馆里虽然不像以往可以敲锣打鼓,但满台红黄两色的充气棒对击,砰砰之声与“天津队,加油”的呐喊交织,其壮观场面让年轻的上海队心慌。
   

    职业竞技,决定兴衰的不仅是球队实力和成绩,还有财力和人气。在2009赛季亚冠联赛首轮16场比赛中,观众最多的是德黑兰阿扎迪体育场,B组伊朗佩鲁济队主场迎战阿联酋萨利赫队时,到场球迷达5万多人。观众最少的也在B组,卡塔尔加拉法队主场比赛只有500人看球。北京工人体育场排第二位,国安队比赛得到31890名观众到场加油,大大超过日本、韩国和上海虹口体育场。天津泰达客场与日本川崎前锋的比赛,到场观众有1万多人,却能清晰听到等等力体育场内中国球迷高喊“天津队,进一个”的声音。
   

    北京奥运会后,曾有国安队主场移至“鸟巢”的传言。试想,一场中超比赛的吸引力能有9万人之多吗?同样的道理,天津女排主场通常在能坐3400人的老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决赛在那里举行,明显局促。“飞碟”馆看台容量是老馆的5倍,但要坐满也不太可能。最合适的恐怕是能容七八千人的体育馆和4万人的体育场,这在全国并不多见。近年来各地新建的体育场大多是6万人,譬如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和广州等地的奥体,而国际足联要求的世界杯场地标准都是4万人。场馆设计对营造主场氛围有很大关系,这就不是俱乐部所能解决的了。
   

    无论中超联赛还是女排联赛,都处在聚人气的阶段。建造体育场馆是政府行为,更多考虑是举办当地大型活动的场所,并不当成职业联赛主场最基本的硬件。从发展体育产业和职业联赛的角度说,在赛事频繁的大城市中选择交通便利之处,酌情建造中等规模场馆,善莫大焉。

 

附:亚冠联赛首轮观众人数 

俱乐部

比赛场地

观众人数

伊朗佩鲁济

德黑兰阿扎迪体育场

55000

中国北京国安

北京工人体育场

31890

印尼斯里维加亚

巨港体育场

20000

沙特希拉尔

法赫德国王体育场

19000

沙特伊蒂哈德

费萨尔亲王体育场

19000

伊朗塞帕罕

弗拉德萨赫体育场

15000

韩国水原三星

水原世界杯体育场

14126

日本川崎前锋

等等力陆上竞技场

12125

日本大阪钢巴

万博纪念体育场

10312

乌兹别克本尤德科

亚尔体育场

9120

中国上海申花

虹口足球场

8000

阿联酋贾泽拉

扎伊德体育场

6920

澳大利亚中央海岸

中央海岸水手体育场

6870

韩国蔚山现代

蔚山文殊足球场

3156

阿联酋阿赫里

拉什德体育场

2551

卡塔尔加拉法

加拉法体育场

5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