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第十七(飞锡大师)
(2023-11-10 19:14:03)
标签:
净土十要第五飞锡大师念佛三昧宝王论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至诚心 |
分类: 蕅益大师 |
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第十七
问曰:念佛名真无念,往生名真无生,信矣。维摩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既曰一切心行中求,何不求于自心,而乃求于外佛耶?对曰:子谓念佛三昧无上妙禅,非心行中求者,不然也。为子明之。夫心之为行者,行于三境也。一行善境,即念佛三昧,善中之善,天中之天。二行不善境,谓贪瞋痴等,诸恶境界。三行无记境,谓其心不住,善恶不缘。若论夫理性,理遍前三。语其顺理,唯留善境。经云:所谓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者。谓不了法性体无悭贪,违于法性而不行施。纵施住施,不能舍施,非垢如何。若能了知随顺法性,行檀波罗蜜,无悭施相。善顺于理,非净如何。不善无记,乖于法性,不可与善联镳也。故胜天王问佛,云何菩萨通达禅波罗蜜。佛告天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禅波罗蜜。当观此心,行于何境。若善,不善,无记境界。若行善境,则勤修习。譬如莲华,不停水滴。一不善法,不得暂住。据斯金口,岂有不善无记而不摈之哉。是则顺理善心,行于善境。炽然念佛,解脱在心行中。若谓念佛心行而非解脱者,不善无记二种心行岂得有哉。如斯解脱,迷之则滞于浩劫,悟之则证如反掌。习禅明镜,允兹在兹。如来世雄,考彼群定,以念佛三昧为禅中王。诸余三昧有待有对者,皆匹夫之定耳。然宝王三昧,不住尊相,不住卑相,邪相,正相,生死相,涅槃相,烦恼相,菩提相,静相,乱相,成正觉相,度众生相,坐道场相,无所得相。以是等相,皆悉不住。犹如梦觉,廓无来去。故大品云:无去无来是佛。夫如是,则尚遣乎中道,岂住于边徼哉。如诸法无行经偈云:
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
此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
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不有。
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
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
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
后一篇:了生脱死,当断爱欲(印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