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病的三种功德(蕅益大师)

(2023-06-13 08:43:05)
标签:

蕅益大师

生病的三种功德

至诚心

分类: 蕅益大师
【病是吾辈良药,消尽尘寰妄想,觑破此身虚幻,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皆赖有病境耳!愿宽心耐意,安忍无厌,作随缘消旧业想,转重令轻受想,代众生受苦想。正不以不如人为愧也。】(蕅益祖师法语)
  

   (净界法师讲述:)
    这个假观是说我们遇到病,有生病的情况,我们应该要修怎么样的假观来对治。
  病是吾辈良药。那么我们刚开始修行都是以凡夫的身心世界来修行,带业修行,带了无量无边的罪业,那么虽然我们积功累德,但是我们过去无量无边的罪业它还是起现行,就是有各式各样的病痛出现。这是怎么办呢?蕅益大师说,我们应该把病当作一个良药。
  这个良药它有三个好处。第一个、深明苦空无常无我观门。那么当然这个主要是无常,诸行无常。就是我们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昨天身体很健康,今天身体也很健康,每天身体都很健康,我们很难体会无常,就是产生常见——我永远是健康快乐的。那么我求生净土干什么呢?那么一定是从无常的变化体验到,从苦体验到无我,从无我体验到毕竟空那么这样的一种四大观门,主要是由病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所以病痛增长我们一个无常、苦、空、无我的智慧,这是第一帖良药。第二个、消尽尘寰妄想。我们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会打很多妄想,各式各样的事情要做,各式各样的名闻利养要追求。但是有了病痛呢,“消尽尘寰妄想”,这个染污的世界,这个有漏的世界对名闻利养的一种贪求之心,病痛它有这样的一种力量。第三、觑破此身虚幻。知道色身是不能久住的,时间到了宜安去,古德说了时间到了就换个房子。那么这前面三种功德的生起,是皆赖有病境耳——有病痛的出现才能够使令我们成就前面三种功德。
  那么这三种功德应该是怎么样成就呢?这以下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修三种假观:“愿宽心耐意,安忍无厌,作随缘消旧业想,转重令轻受想,代众生受苦想”。那么我们对于病痛要紧能够“宽心耐意,安忍无厌”。那么这当中的宽心、安忍,这当中要做三种的转想。第一个、随缘消旧业想。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是一个业障凡夫,带业修行,这个我们平常分期付款,每天生一点病,临命终的时候比较没有障碍。那么每一次的生病都是在消除一种罪业,这样子。你的病痛越多,消的罪业越多,这是一个缘消旧业想。第二个、转重令轻受想。那么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的六波罗蜜的功德,跟这个过去的罪业接触的时候呢,就把这个重大的罪业的势力破坏了,就变成重报轻受。本来是到地狱去的,那么变成一种短暂的色身的病痛,这个就是转重令轻受想,重报轻受。那么前面两个是偏重在智慧,属于业果的智慧,那么第三个是修慈悲,第三个就不容易。那么我们在病痛的时候观想代众生受苦想。我们观想无量无边的众生很多很多的罪业,都由我一个人承当,我以这个病痛来代众生受苦。这个代众生受苦,从缘起的角度,佛菩萨不能代众生受苦。这当中这个唯识的经论讲出一个理由:因为众生的苦是从他自己的妄想生起的,佛菩萨不能深入到众生的妄想当中把他的苦消灭,因为“既从心起、还从心灭”。你在做梦,你在自己的妄想当中编织很多的梦境,这个梦境除了你自己觉悟以外,谁也不能进入到梦境里面帮你解决事情。就是说,痛苦如果是外来的、心外而来的,那佛菩萨有办法处理;问题是这个病痛的本身,“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病痛是自己的妄想所生起的,所以佛菩萨不能代众生受苦。那么不能代众生苦,为什么要做代众生受苦想呢?这个是修慈悲观。就是菩萨修这样的慈悲观呢,他有利于菩提心,他可以这样子修观——愿代众生受苦想,这是增长自己的大悲。
  所以,“正不以不如人为愧也”。我们在病痛当中能够往道上会,那么这样子的病痛增加我们的智慧、也增加我们的慈悲,刚好是一个修智慧跟慈悲很好的所缘境,那么反倒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缘,不必以此而感到惭愧。
  我们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初学者,如果一个烦恼很粗重的初学者,身体太过于健康,五蕴炽盛,这件事情是不吉祥的,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刚开始修行常带三分病、身若无病贪欲深,刚开始烦恼粗重带几分病,等到烦恼淡泊以后,你要成就广大的弘法事业,这个时候身体健康就很重要了,这就是一个次第的问题。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讲记)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