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举(净界法师讲述)
2022-12-30 21:29:57
标签: 净界法师讲述 掉举 不寂静为性 在五欲境界里到处攀缘 至诚心
十七、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
「昏沉」的相貌是寂静的(一个人在睡觉时,内心很寂静,但是不明了。)
「掉举」与「昏沉」正好相反,掉举的明了性是在的,内心还很清楚,造业的功能都在,但是它已经「不寂静」了,不能在所缘境中「专一安住」了。在五欲境界里到处攀缘,内心不寂静了。「行舍」是禅定(止)的功德,那么有掉举之后,当然就障碍禅定(止)的功德。
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打坐时若是经常昏沉,要不对治的话,以后脑筋就是钝钝的,经常串习这个「痴」心所,以后可能就到畜生道去,福报大,就作畜生王,所以「昏沉」是很可怕的。
初学者打坐时,脚也痛,腰也痛,心也散乱,不容易昏沉;但是等到你打坐脚不痛,腰也不痛时,就容易昏沉了。「昏沉」之可怕在于;它出现时内心是寂静的,这使令我们容易错认消息,你会不想去对治它,因为它使你感到身心寂静,但是这种寂静却是昏昧的!刚开始来说,没有人愿意昏沉的,都是身心已经太疲惫了,而你又强迫自己打坐,此时精神、体力都耗损掉了,心光外泄了,没有精神、没有体力,你运作时明了性就生不起来。起初是身心失调,但是你习惯以后,你把觉睡饱了,饭也吃饱了,坐,照样昏沉,为什么?已经习惯了。因此,昏沉不对治是增长愚痴,到最后听佛法都听不懂。
思惟昏沉的过患,莫让自己入宝山空手而回,没有明了性,法就不能相应——无堪任性。
「掉举」是不寂静,行相粗重是很容易观察的。「昏沉」是「痴」,「掉举」是「贪」,会在外面攀缘,就是对外境有染着,所以你才会去攀缘它。
我们在修习「正念」和「正知」时,两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昏沉」和「掉举」。
---(净界法师《百法明门论》,第十六集)
掉举(净界法师讲述)
十七、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
「昏沉」的相貌是寂静的(一个人在睡觉时,内心很寂静,但是不明了。)
「掉举」与「昏沉」正好相反,掉举的明了性是在的,内心还很清楚,造业的功能都在,但是它已经「不寂静」了,不能在所缘境中「专一安住」了。在五欲境界里到处攀缘,内心不寂静了。「行舍」是禅定(止)的功德,那么有掉举之后,当然就障碍禅定(止)的功德。
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打坐时若是经常昏沉,要不对治的话,以后脑筋就是钝钝的,经常串习这个「痴」心所,以后可能就到畜生道去,福报大,就作畜生王,所以「昏沉」是很可怕的。
初学者打坐时,脚也痛,腰也痛,心也散乱,不容易昏沉;但是等到你打坐脚不痛,腰也不痛时,就容易昏沉了。「昏沉」之可怕在于;它出现时内心是寂静的,这使令我们容易错认消息,你会不想去对治它,因为它使你感到身心寂静,但是这种寂静却是昏昧的!刚开始来说,没有人愿意昏沉的,都是身心已经太疲惫了,而你又强迫自己打坐,此时精神、体力都耗损掉了,心光外泄了,没有精神、没有体力,你运作时明了性就生不起来。起初是身心失调,但是你习惯以后,你把觉睡饱了,饭也吃饱了,坐,照样昏沉,为什么?已经习惯了。因此,昏沉不对治是增长愚痴,到最后听佛法都听不懂。
思惟昏沉的过患,莫让自己入宝山空手而回,没有明了性,法就不能相应——无堪任性。
「掉举」是不寂静,行相粗重是很容易观察的。「昏沉」是「痴」,「掉举」是「贪」,会在外面攀缘,就是对外境有染着,所以你才会去攀缘它。
我们在修习「正念」和「正知」时,两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昏沉」和「掉举」。
---(净界法师《百法明门论》,第十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