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检索【赏誉第八】下
(2013-11-28 03:00:52)| 标签: 文化《晋书》世说新语 | 分类: 读史札记 | 
			61、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人物:王丞相——王导、刘王乔——刘畴
注文引书:曹嘉之《晋纪》
62、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椽。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未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人物:王蓝田——王述、王丞相——王导、东海——王承
注文引书:《晋阳秋》
63、世目杨朗“沉审经断”。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云:“朗是大才。”
人物:杨朗、蔡司徒——蔡谟、谢公——谢安
注文引书:《八王故事》
64、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人物:刘万安——刘绥、道真——刘宝、庾公——庾琮
注文引书:《刘氏谱》
65、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人物:庾公——庾亮、桓廷尉——桓彝、徐宁
注文引书:《徐江州本事》
66、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人物:桓茂伦——桓彝、褚季野——褚裒
注文引书:《晋阳秋》
67、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人物:何次道——何充、贾宁
注文引书:《晋阳秋》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冶至赢,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人物:杜弘治——杜乂、庾公——庾亮
注文引书:《晋阳秋》
69、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
人物:庾文康——庾亮、稚恭——庾翼、庾长仁——庾统
70、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
人物:杜弘治——杜乂、季野——褚裒
注文引书:《江左名士传》
71、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人物:杜弘治——杜乂
注文引书:《语林》
72、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
人物:庾公——庾亮、逸少——王羲之、庾倪——庾倩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73、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人物:庾稚恭——庾翼、桓温、刘道生——刘惔
注文引书:宋明帝《文章志》
74、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馀无所讳。”
人物:王蓝田——王述、亡祖——王湛、先君——王承
注文引书:《礼记》
75、萧中郎,孙丞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人物:萧中郎——萧轮、孙丞公——孙统、刘尹——刘惔、抚军——司马昱
注文引书:《晋百官名》、刘谦之《晋纪》
76、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舋舋,为来逼人。”
人物:谢太傅——谢安、王长史——王濛、苟子——王脩
77、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人物:王右军——王羲之、刘尹——刘惔、安石——谢安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78、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人物:谢公——谢安、蓝田——王述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79、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人物:桓温、王敦
80、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人物:殷中军——殷浩、王右军——王羲之
注文引书:《文章志》
81、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人物:王仲祖——王濛、殷渊源——殷浩
注文引书:《晋阳秋》
82、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人物:王司州——王胡之、殷中军——殷浩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83、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人物:王长史——王濛、林公——支遁(支道林)
84、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
人物:王长史——王濛、江道群——江灌
注文引书:《中兴书》
85、会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
人物: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孙兴公——孙绰
注文引书:《虞氏谱》
86、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人物:王仲祖——王濛、刘真长——刘惔、殷中军——殷浩
注文引书:《中兴书》
87、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人物:刘尹——刘惔、王长史——王濛
注文引书:《濛别传》
88、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人物:王右军——王羲之、谢万石——谢万、林公——支遁(支道林)、祖士少——祖约、刘真长——刘惔
注文引书:《支遁别传》、《刘尹别传》
89、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人物:简文——司马昱、庾赤玉——庾统、谢仁祖——谢尚
注文引书:《中兴书》
90、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人物:殷中军——殷浩、韩太常——韩伯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91、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人物:简文——司马昱、王怀祖——王述
注文引书:《晋阳秋》
92、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人物:林公——支遁(支道林)、王右军——王羲之、长史——王濛
93、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遭,成殊不易”。
人物:殷中军——殷浩、谢万
注文引书:《中兴书》
94、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人物:王长史——王濛、江思悛——江惇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95、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人物:许玄度——许询、刘尹——刘惔
注文引书:《许氏谱》、《续晋阳秋》
96、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
人物:阮光禄——阮裕、右军——王羲之、安期——王应、长豫——王恬
97、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人物:谢公——谢安、豫章——谢鲲
注文引书:《江左名士传》
98、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人物:王长史——王濛、林公——支遁(支道林)、辅嗣——王弼
注文引书:《支遁别传》
99、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人物:殷渊源——殷浩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100、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人物:殷中军——殷浩、右军——王羲之
注文引书:《晋安帝纪》
							
		
						
		
		
		
		
		人物:王丞相——王导、刘王乔——刘畴
注文引书:曹嘉之《晋纪》
62、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椽。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未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人物:王蓝田——王述、王丞相——王导、东海——王承
注文引书:《晋阳秋》
63、世目杨朗“沉审经断”。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谢公云:“朗是大才。”
人物:杨朗、蔡司徒——蔡谟、谢公——谢安
注文引书:《八王故事》
64、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人物:刘万安——刘绥、道真——刘宝、庾公——庾琮
注文引书:《刘氏谱》
65、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人物:庾公——庾亮、桓廷尉——桓彝、徐宁
注文引书:《徐江州本事》
66、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人物:桓茂伦——桓彝、褚季野——褚裒
注文引书:《晋阳秋》
67、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
人物:何次道——何充、贾宁
注文引书:《晋阳秋》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庾公顾谓诸客曰:“弘冶至赢,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人物:杜弘治——杜乂、庾公——庾亮
注文引书:《晋阳秋》
69、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
人物:庾文康——庾亮、稚恭——庾翼、庾长仁——庾统
70、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
人物:杜弘治——杜乂、季野——褚裒
注文引书:《江左名士传》
71、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人物:杜弘治——杜乂
注文引书:《语林》
72、庾公云:“逸少国举。”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
人物:庾公——庾亮、逸少——王羲之、庾倪——庾倩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73、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
人物:庾稚恭——庾翼、桓温、刘道生——刘惔
注文引书:宋明帝《文章志》
74、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馀无所讳。”
人物:王蓝田——王述、亡祖——王湛、先君——王承
注文引书:《礼记》
75、萧中郎,孙丞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
人物:萧中郎——萧轮、孙丞公——孙统、刘尹——刘惔、抚军——司马昱
注文引书:《晋百官名》、刘谦之《晋纪》
76、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向客舋舋,为来逼人。”
人物:谢太傅——谢安、王长史——王濛、苟子——王脩
77、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人物:王右军——王羲之、刘尹——刘惔、安石——谢安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78、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人物:谢公——谢安、蓝田——王述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79、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
人物:桓温、王敦
80、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
人物:殷中军——殷浩、王右军——王羲之
注文引书:《文章志》
81、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人物:王仲祖——王濛、殷渊源——殷浩
注文引书:《晋阳秋》
82、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人物:王司州——王胡之、殷中军——殷浩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83、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
人物:王长史——王濛、林公——支遁(支道林)
84、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
人物:王长史——王濛、江道群——江灌
注文引书:《中兴书》
85、会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顗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
人物: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孙兴公——孙绰
注文引书:《虞氏谱》
86、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人物:王仲祖——王濛、刘真长——刘惔、殷中军——殷浩
注文引书:《中兴书》
87、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人物:刘尹——刘惔、王长史——王濛
注文引书:《濛别传》
88、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人物:王右军——王羲之、谢万石——谢万、林公——支遁(支道林)、祖士少——祖约、刘真长——刘惔
注文引书:《支遁别传》、《刘尹别传》
89、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
人物:简文——司马昱、庾赤玉——庾统、谢仁祖——谢尚
注文引书:《中兴书》
90、殷中军道韩太常曰:“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人物:殷中军——殷浩、韩太常——韩伯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91、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人物:简文——司马昱、王怀祖——王述
注文引书:《晋阳秋》
92、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人物:林公——支遁(支道林)、王右军——王羲之、长史——王濛
93、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遭,成殊不易”。
人物:殷中军——殷浩、谢万
注文引书:《中兴书》
94、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人物:王长史——王濛、江思悛——江惇
注文引书:徐广《晋纪》
95、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人物:许玄度——许询、刘尹——刘惔
注文引书:《许氏谱》、《续晋阳秋》
96、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豫。”
人物:阮光禄——阮裕、右军——王羲之、安期——王应、长豫——王恬
97、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人物:谢公——谢安、豫章——谢鲲
注文引书:《江左名士传》
98、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
人物:王长史——王濛、林公——支遁(支道林)、辅嗣——王弼
注文引书:《支遁别传》
99、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
人物:殷渊源——殷浩
注文引书:《续晋阳秋》
100、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
人物:殷中军——殷浩、右军——王羲之
注文引书:《晋安帝纪》
前一篇:《世说新语》检索【赏誉第八】上
										后一篇:明颍国公傅友德行实编年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