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剧本

标签:
剧本渊源种类影视戏剧 |
分类: 喻彬文学作品(随笔) |
关于剧本
人们常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在此谈谈剧本的渊源、定义和形态。
剧本的渊源
人类剧本最初是以戏剧剧本形式出现。
关于戏剧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 如“巫”、“舞”、“武”三字同源, 疑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说法,是在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和祭祀仪式(古希腊人对酒神狄厄尼索斯的祭祀时,由人扮演狄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被认为是戏剧的起源)。
世界三大古剧: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梵剧、中国古戏曲,都有一批优秀的剧本传世。
古希腊《酒神颂》(这些故事流传至今的有现代版影视剧《诸神之战》)等悲剧剧本的出现;古印度在公元前8世纪梵剧(《梨俱吠陀》等)的问世,中国的北杂剧,南戏文剧本(现存最早的剧本《张协状元》等)的诞生;都是人类最早的剧本。
剧本的定义
剧本又称“脚本”,是戏剧创作最初的文字形态,是供导演二次创作、演员进行演出的蓝本。剧本是以代言体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态。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两大部分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现代剧本开端
被称为世界电影之父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的物产》等都属于纪录片性质,都是对某一固定场景、特定事件进行原始的影像记录。没有剧本、更没有蒙太奇艺术。
乔治•梅里爱
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的法国电影导演乔治•梅里爱,是让电影与戏剧、文学结缘的第一人。他对现代剧本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开创性意义,他建立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即“照相馆和舞台剧院的结合体”;他把许多优秀的舞台剧破天荒地搬上银幕,将电影引入戏剧。他是将戏剧艺术与电影艺术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在电影里引进了戏剧因素,从而创造了“戏剧电影”,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他所摄制的数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方式用电影的形式来表现的。
乔治•梅里爱采用浪漫的想象力和魔术技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早的电影故事片创作,但始终是直局限于舞台之间。
真正采用电影拍摄技术拍摄的突破“四面墙”的第一部电影,是美国电影艺术家埃德温•鲍特,在1903年拍摄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但这部不到7分钟的电影鲜为人知,他同年拍摄的电影《火车大劫案》却影响深远。这部电影史上最早的西部片,创造性的使用了蒙太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电影从舞台剧的框架中跳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火车大劫案》被誉为“美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一度成为好莱坞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火车大劫案》剧照
1905年秋,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导演拍摄的电影《定军山》,也是一部京剧式的影片,被称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只比美国的《火车大劫案》晚两年。但电影工业的发展与美国好莱坞相比相距甚远。
剧本的形态
以影视剧为例,剧本分为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完成台本三种形态。
文学剧本
文学剧本是编剧运用电影、电视艺术思维创造银屏形象,用文字描述未来影视作品构想的文学形式。是叙事和造型、画面和声音、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它是一切影视作品的源头,在影视剧的创作中举足轻重。
文学剧本的受众对象是导演、演员,以及观众和读者,它给人们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氛围、对白等以文字的形式清晰呈现。使受众更能深入剧中每个角色的心灵世界,体会其情感律动。
分镜头脚本
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内容,融合自己的艺术构想和呈现方式,而改写的一种能够直接用于拍摄的将文学形象转换成银幕形象的一种文本形式,又称为“摄制工作台本”。是导演对影片整体设计和构想的蓝图。分镜头脚本使文学剧本的文学大众化转换为立体视听形象的影像艺术专业化,这就不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
分镜头剧本包含景别、镜头号、拍摄手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内容。
分镜头脚本意义:一是影片前期拍摄的脚本;二是后期制作的蓝本;三是影片时长和经费预算的依据。
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就是已经完成影片摄制工作的“导演工作台本”。它又称为镜头记录本。场记根据已摄制并修改完成的影片,将镜头顺序、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或解说词)和音乐、音响、长度等简略而精准地记录下来的完整剧本。以供存档备案、发行及查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