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文化丛书”之
禅宗六祖传

(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禅宗六祖传》讲述了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一生的传奇故事。六祖慧能,唐代高僧,俗姓卢氏,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慧能得黄梅东禅寺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中国佛教禅宗第六祖。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存世,成为佛法修行之见证。
六祖慧能平生坎坷、命途多舛。其父卢行瑫是范阳知府,遭官府所贬,流放南蛮新州,贫病交加而终。自幼丧父的慧能与母相依为命,伐薪卖柴为生。24岁时,得高僧资助,北上远赴湖北黄梅东禅寺修行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东禅寺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打碓八个多月。年事已高的弘忍终将衣法传付与慧能。慧能圆寂后,其弟子们将其经历和言论辑录整理成《六祖坛经》,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经典。
从禅宗的创始人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祖师,故把慧能称为“六祖”。慧能以其超人的智慧,将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现世化,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对传统佛教做出了重大改革和创新。
慧能和孔子、老子并称为东方思想先哲的“东方三圣”。欧洲则将慧能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毛泽东将慧能与孙中山先生并称为“岭南两大伟人”。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先悟道后出家、先成祖后削发。《六祖坛经》融汇了佛禅机理和中华文化,是中国人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宗经,毛泽东称它为劳动人民的佛经。
六祖慧能所强调的“心诚”、“心善”、“心好”、“行直”、“行善”、“积德”以及“孝、义、忍、让”等这些以人为本、以善为先,给人以终极关怀的理念,让人们接受禅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成为一个自强不息、道德纯洁、爱国敬民、造福社会的高尚之人。这对于世界、社会、家庭的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六祖慧能大师像(喻彬敬绘)
五祖弘忍大师像(喻彬敬绘)
禅宗六祖传
目
录
0、
贬谪遭追杀
一、
新州不凡夜
二、
高僧赐禅名
三、
童稚见仁心
四、
取万代香火
五、
智降莽武夫
六、
金台寺佛缘
七、
诚心动天地
八、
曹溪双结义
九、
“葛獠”见五祖
十、
坠石勤舂米
十一、
对联显才智
十二、
发聩六声钟
十三、
吃粥考悟性
十四、
菜地见天意
十五、
身是菩提树
十六、
聪明反自误
十七、
菩提本无树
十八、
五祖传圣物
十九、
禅义慑武僧
二十、
怀会显禅风
二十一、三载同修悟
二十二、智避群杀手
二十三、救鹿劝人善
二十四、杀生与报应
二十五、修悟在怀会
二十六、语惊法性寺
二十七、菩提下落发
二十八、大梵寺讲法
二十九、法达来求法
三十、
智通与智常
三十一、行思与怀让
三十二、六祖会七祖
三十三、弟子满四海
三十四、扩建宝林寺
三十五、公理化异己
三十六、仁心慑刺客
三十七、方辨作雕像
三十八、拒作朝廷僧
三十九、宝林寺授法
四十、
落叶要归根
四十一、梅庵锡杖泉
四十二、香火定佛身
四十三、禅宗永流芳
四十四、衣钵去向说
四十五、六祖真身考
四十六、慧能与世界
0、贬滴遭追杀
话说禅宗六祖慧能的父亲卢行瑫,本是北方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氏,其父卢祖上是唐朝命官——瀛州刺史,后蒙冤而被朝廷杀害。
公元620年初夏的一个早晨,一辆马车驶出了范阳城,随着老马迟缓的步伐,那灰色的凝聚着腐朽气息的范阳古城,渐渐淡远,渐渐成为一段记忆的屏风,而被遗落于历史的某个尘封的角落。
“卢大人,此行将向何方?”赶车的车夫问道。
“新州,那是一个南蛮之地,一直往南行便是。唉——我将在那个地方苦熬残生。”卢行瑫说着,撩开车帘回首张望那个渐行渐远的伤心之地,不禁唏嘘慨叹:“人妖颠倒,浮生若梦啊!”
卢行瑫十载寒窗,虽不能大魁于天下,但也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范阳知府。卢行瑫才华横溢,刚直不阿,为政清廉,立志报效社稷、惠泽苍生。却不谙谀媚之术,不屑奉承之事,受到同僚奸人黄玺的嫉妒和陷害,使得满腹经纶、汗牛充栋的卢行瑫,渐渐失去朝廷的赏识和信任,最后被奸人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贬谪为民,流放到南粤新州。险恶的官场之争,使卢行瑫从此人生坎坷,命运沉浮。
一匹黑马旋风般在范阳城古街巷驰骋,铁蹄和青石板的撞击声,犹如一串连环炮,响遍了半个古城。直到知府门前才戛然而止,一位头戴方形皂角帽、身着棕红色衙役服的一副官差打扮的大汉,翻身下马。在一位衙役引领下,朝见了新上任的范阳知府黄玺。
来人拱手行礼,“禀报大人,从京城雇来的两位高手已经到了,安顿在顺风客栈歇脚。何时动身?请大人明示!”
黄玺穿着绯红色官袍,正如痴如醉地把玩着新进贡来的翡翠九龙杯,窗外爬进来的阳光正照着黄玺的半爿脸颊。他忽然打了几个喷嚏,似乎这才回过神来。他眯缝着眼睛带着半睡眠的神态扭过头来,露出两颗狰狞的耙牙问道:“什么到啦?”
“高手到了!”
“什么高手到了?哦,到了吗?”
“是的,到了!”
黄玺眉梢上翘,嘴角隐藏着一丝得意的笑意,“到了就好,到了就好!卢行瑫的大限也就到了!”
“何时动身?请大人明示!”
“待卢行瑫滚出范阳城再动身,跟踪到百里开外的荒山野岭再下手!记住,一定要干得干净利落!一个活口也不能留!”
“请大人放心,定当遵旨照办!”
“听着:把人头取回来,我要验明正身!”
“好的,大人,一定把人头取回来,给大人您过目。”
卢行瑫的马车,在官道上不紧不慢地前行,黄土路上的灰尘将一座古城渐渐褪色成一片混沌的风景。
卢行瑫压根儿不知道,后面有两个索命杀手,正骑着枣红大马飞奔而来。蒙在鼓里的卢行瑫,落魄悲怆地随着老马拉着命运之舟,晃晃悠悠地往前行驶。
晌午时分,卢行瑫一路颠簸,进入了险峻的盘山道,右边是悬崖峭壁,左边是森幽深涧。
后面的杀手和卢行瑫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一位杀手说:“前面就是断魂涧了,正好是午时三刻(午时三刻,太阳当头,是一天中地面阴影最短,“阳气”最盛的时候,鬼魂不敢出现。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
另一位杀手说:“此地山神很厉,必须在午时三刻干完,动作要快!”
“那盘缠还要不要?”
“我看算了!清官如水,没几个钱。”
“那就取了首级就走!”
“对,取了首级就走。这地方邪乎,那年几个好汉就死……”
“闭住乌鸦嘴!”
二位杀手一甩鞭,两匹烈马猛然腾起前蹄,“咴咴”嘶鸣。
惊闻马嘶,卢行瑫蓦地回首,透过车帘缝隙,看见两匹骏马腾起一路尘土,疯也似地向他们驰来。距离愈来愈近。
在一个拐弯处,卢行瑫和杀手遭遇了。两位衙门捕役打扮的杀手拦在前面,其中一个杀手掏出卢行瑫的画像,拔出利剑,挑开车帘,审视着卢行瑫,对比了一下画像上的相貌。凶狠地说:“你是卢行瑫吗?”
“鄙人正是,不知好汉……”
“对不起,卢大人,我俩奉官府之命,要取你的人头回去交差!”另一杀手说着,“嚓”地一声拔出利剑,双眼圆瞪,“时辰不早了,动手吧!办完早点回去!”
一介书生的卢行瑫惊恐万分,只好早早闭上眼睛,听天由命。
就在杀手挥剑的刹那间,卢行瑫的马突然一声嘶鸣,前蹄和后蹄猛烈地腾踢,重重地踢在两个杀手的枣红马身上,两匹枣红马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恐慌地驮着两个杀手狂奔起来。杀手被这瞬间的变故搞懵了,一时手足无措,任凭烈马狂奔,径直冲进了断魂涧,两个杀手连人带马葬身于万丈深渊。
卢行瑫睁开惊惧的双眼,看着枣红马驮着那两个杀手直奔断魂涧,慨叹道:“报应啊!苍天有眼啊!朝廷将我贬为草民,逐放南蛮,为何还要夺我性命?”
车夫说:“卢大人,吉人自有天相。那是老天在保佑着您呀!我托了大人的福,小命才得以保全。”
“我看,老天是打盹儿了,我堂堂忠良竟遭小人谗害,贬谪南蛮。为何不睁开眼看看这世道,是何等的险恶……”卢行瑫几乎是在呓语,声音很低,低得只有他自己听得分明。他说着说着,泪水纵横。
从北国到岭南,卢行瑫和车夫千里迢迢,沿途披荆斩棘、破瘴而行、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南蛮之地——新州。
临别时,车夫眼噙泪花地说:“卢大人,您要多保重,承蒙大人多年的关照,我代表全家人向您鞠一躬。此行一别,今生恐难再相会了。”
卢行瑫说:“你也保重,路上留心点。一路上多亏你照顾,我感激不尽。”卢行瑫将仅有的盘缠交给车夫,“这点盘缠,你拿上,路上用得着。”
车夫再三推让之后,接过了盘缠,向卢行瑫依依惜别,踏上了北归的道路。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