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巧劲 行行都行

标签:
矿石收音机巧劲地铁票价叶世光广州市杂谈 |
有位“痴人”,对其所好如痴如醉。10岁就会自己安装收音机,参军在部队里一人建起了有线广播;转业后为人师表获得了“广州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做媒体通讯员荣获国家级新闻奖;做广州市听证会代表,因为民请命而被央视《今日说法》专访……他就是凭着一股“痴劲”,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那么出彩。他就是叶世光。
年近古稀的叶世光精神矍铄,他如数家珍一般,捧出他收藏多年的自制矿石收音机,还有1947年7月号的《电世界》杂志。在那个温饱难保的年代,叶世光喜欢上了无线电,凭着他的聪颖和执着,小学四年级就会安装矿石收音机。那个时候矿石收音机,是一种稀罕的奢侈品,那些矿石、漆包线等元件虽然价格不贵,但需要钱买。叶世光每次只能对着电器行里出售的矿石和线材望洋兴叹。有一天,他家附近马路正在施工,他发现一堆堆花岗岩碎石里,有闪着金光的颗粒,他查阅书本证实耀眼的是金属,里面有矿石。为了获取矿石,他顶着炎炎烈日,用铁锤敲碎石块取出矿石。为了积累买元件的钱,他利用课余时间到海珠桥推车、火车站扛行李,终于实现了自己安装一台收音机的梦想。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过去,那台矿石收音机依然完好无损。他捧在手中,眼里噙满深情的泪水。
1961年,他参军入伍。1962年春节大年初一连队放假,战友们齐动手,有的在山坡挖坑、有的捡枯枝、在坑里点燃了木柴。他用子弹壳做焊头,安装了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大家围着这个神秘的小匣子,倾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信息和文艺节目。叶世光顿时声名鹊起,同时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重视。叶世光很快被调到团政治处,负责宣传工作。他在茅棚里清点物资时,发现部队南征北战时缴获的国民党军队的美式发电机和扩音器。他反复钻研有关书籍,将一台1000瓦的发电机修好,利用发电机电源将广播器材修好,建起了有线广播站,当上了广播员。方园数公里十多个连队都能听到广播,战友们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是“万能干部”。4年后,叶世光被部队送往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军官学院(前身为抗日大学)深造。
1970年春天,叶世光转业在广州机床厂工作。曾经三上三下,1987年落实政策,被调往技校当老师,被单位推荐做《羊城晚报》教育系统的通讯员,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羊城晚报》的最佳通讯员和金牌通讯员。为了捕捉沙井盖被盗的现场图片,叶世光背着一台苏联产相机,蹲在隐蔽的角落,一蹲就是一个通宵。就是凭着这么一股痴劲,一篇又一篇精彩的社会新闻见诸报端。其中,通讯《一样的天空》于2001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
2004年,广东省廉江篷塘镇抗日老区村民生活十分艰苦,孩子们都在窝棚里上课。村民向羊城晚报反映情况。叶世光获悉后,主动请缨,只身一人前往廉江抗日老区进行暗访调查。他将亲眼所见的事实进行详细记录、拍照,获取第一手资料后,立刻向报社反映。“我冲破重重阻力,把稿子交给《羊城晚报》,很快就刊登出来了。”叶世光说,稿子见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关爱的目光都集聚在那些被时代遗忘的“窝棚学校”,廉江抗日老区随后就建起了崭新的学校。叶世光说:“做新闻,就要为老百姓说话。”
1997年,广州市物价局聘请他做广州市听证会代表。他广泛地倾听市民的心声,收集群众意见。参加了广州市有关地铁、学校、医院、自来水收费问题的听证会。广州市地铁票价听证会是全国首次价格听证会。会前,他细细研读了长达60多页的文件,寻找地铁票价偏高的症结所在。同时,他通过20多天的调查,深入广州市的8个城区,走访了广州市油脂公司、中山大学、工厂和多个机关单位,访问了地铁人员、盘福路双井街的居民和众多茶楼的茶客达200多人。根据民意,叶世光提出了在1元票价的公交车线路密集的情况下,地铁票价不宜过高,全程票价3元较为合适的建议。一时间,叶世光成了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人物。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也因此对他作了专访。叶世光说:“我不为名不为利,我只是在为老百姓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