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立新中分房黑幕(来源:金羊网 2007-09-20 )

(2007-09-22 12:16:42)
标签:

喻彬

新闻

揭开

分房

黑幕

分类: 喻彬新闻作品
 揭开立新中分房黑幕

 

一种精神感动百姓仗义执言展示百年大报风骨

一组报道抨击腐败激浊扬清改变一群人的困境 喻 彬

□本报记者 喻 彬

    《羊城晚报》复刊后,努力践行新闻舆论监督,读者信赖重,社会声誉高。

下边这张1988年11月4日刊发于一版的照片,曝光了当时南岗村河鲜食肆的食客车龙——密密麻麻近百台,全是公家车!当年汽车还是稀罕物事,恁多车辆云集,也是不多见的场面。此图一出,百姓连呼解气——公款吃喝,非刹刹气焰不可!只是在今天,这样的场面或许已算不上新闻了。

http://www.ycwb.com/images/2007-09/20/xin_0209042018464211114512.jpg2007-09-20 )" TITLE="揭开立新中分房黑幕(来源:金羊网 2007-09-20 )" />

食客“车龙” 蔡俊荣 摄

   “立新中路拆迁安置问题”是当时———1982年,广州市的一大难题,著名作家陈残云说:“立新中的拆迁户能回迁进新楼,我烧鞭炮庆祝!”

    25年后的今天,《立新中路新建大楼分配大有文章》系列报道的作者罗文锦,再次来到广州立新中路那座曾是他的报道主角的大楼前。那一度牵动过百姓心弦、凝聚着市民苦乐的大楼,已经铅华不再。故事已被岁月湮没,有谁还记得当年发生的一切?

   “记得!记得!”一位陈姓长者端详着记者手中发黄的报纸,眼里闪着幸福而温馨的泪光,“那时,这里的新房都被‘有关系’的人占了,我们拆迁户住着窝棚。你们报纸报道之后,那些假的拆迁户被撵走了,真的拆迁户全部搬进来了,不知道多开心啊!”

    张伯说:“当时搬出来的,还有局长、科长家。一个个都灰溜溜的!”

 

黑幕揭开,一片哗然

    1982年6月初,广州市委一份内部文件送到报社,说的是立新中路旧城改造,大楼建成,拆迁户却仍住在立新中路的窝棚里,立新中路被窝棚盘踞,两年不能通车。公安部门下令限期拆棚、恢复交通。

    在此之前,广州市委领导早已觉察问题,请市委顾问组老红军胡楠卿明查暗访,发现新建大楼中假拆迁户占据了真拆迁户的住房。本报吴有恒、许实等几位领导一致认定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题材,希望挖掘内幕、再现真相,以激浊扬清。

当记者深入调查,现实让人震惊,市住建部门某些官员滥用职权,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共43户非拆迁户,安排住进了该大楼;致使40多户拆迁户一直住在立新中路、玉带濠、青龙坊等地的临建窝棚里,境遇凄凉。

    其中,某省驻穗办事处罗某,原住桂花岗三街,住建办谎报他是立新中路205号的“拆迁户”,在立新中大楼享用新房;百花园某经理,原住聚仁坊,住建办伪造他是文德十巷的“拆迁户”,也住进了立新中大楼的一套新房;在韶关工作的崔某,住建办假编他夫妇俩是沙园西基东的“拆迁户”,分得两套新房。

    这组报道的开篇之作《冒牌拆迁户》甫一面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千百万读者都关注着“立新中路大楼分房黑幕”。

    记者顺藤摸瓜,了解到广州市住建办某些负责人更多欺下瞒上、损民利己的丑行,黑幕一曝光,无异于石破天惊,全国一片哗然。

 

排除干扰,坚持到底

    房子被占,拆迁户的日子怎样?

    年届古稀的谢少芳老太太,住窝棚20个月,得了风湿病,不能走路。

黄培云是第一批拆迁户,他的第一张“回迁证”是1980年底回迁,结果没房;第二张“回迁证”是1982年初回迁,同样化为泡影。他找到市住建办主管负责人龙某论理,龙说:“你有本事就上法院告我!”

    此时,被曝光批评者百般掩盖过错,甚至造谣中伤。报社领导一再鼓励记者坚持追踪。

    那时,记者罗文锦一家三口居住在光复路一间12平方米的屋子里,门前就是马路,每次采访回来,罗文锦就搬张板凳坐在马路边写稿,那32篇系列报道,全部是在马路边一字字写出来的。报道和微音撰写的《公理何在,政策何存》等5篇评论,相继见诸报端,在普遍相信“报纸打苍蝇不打老虎”的读者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市委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厉查处。拆迁户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楼。

    “那时候,我踩单车上班,从立新中路经过,看见街坊排着队抢购《羊城晚报》,感到无比欣慰。”罗文锦还沉浸在当年的情景中。

    新闻舆论监督,是复刊后的《羊城晚报》的“拿手好菜”。《这个“球”还要踢多久?这个“脸”还要丢多久?》、《一场“开明车马”敲诈的丑剧》、《个体户方小文深表遗憾》、《切蛋糕之难题》等一大批优秀批评报道,揭露腐败,鞭挞特权,抨击时弊……堪称那个时代舆论监督的经典之作。

(编辑:Robb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