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天才(六一儿童节献礼)

(2007-06-06 11:10:17)
标签:

喻彬

文学

教育

六一

儿童

分类: 喻彬文学作品(纪实)
 

培养天才 

 

喻 彬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爱尔维修

 

     父母是最先发现天才的伯乐,天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9世纪初,一位名震整个欧洲的神童——德国洛赫村牧师威特的儿子卡尔·威特,3岁半识字,六岁半学外语,8、9岁就自由地运用英、德、法、意、拉丁和希腊语,通晓动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大学,13岁获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还未到任,又接受普鲁士国王的赏金赴意大利留学。在佛兰茨逗留时,于无意中开始了但丁的研究,后来成为世界但丁研究的权威。20岁回国后,在格拉斯哥、哈雷等大学讲学,一直讲到83岁高龄。

    在读者心目中,威特无疑是一位天才。然而,在其父母和邻居的眼里,威特却是个白痴,因为他直到两岁都不会发音。老威特常悲伤地说:“我作了什么罪孽,上天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其妻子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有白费力气。”

    当时,老威特是玛德布鲁特市的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的成员之一,有的会员提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鉴于此观点,老威特提出了悖论予以反驳,“不对,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老威特悲伤但不灰心,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教化的。在威特刚刚开始辨别事物时,他父亲就开始耐心地教他说话。3岁的时候,老威特便开始教儿子认字,但决不是强迫性的(这是老威特的一大教育原则)。他首先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才开始教,同时,鼓励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并且总是耐心、准确地回答问题。

    老威特认为,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于是,老威特无论去哪儿都带着孩子。摘朵小花,解剖给威特看并讲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捉只小虫,给他讲授有关昆虫的知识。这样,一花一草、一虫一石都成了教材。当威特后来阅读动物学和植物学书籍时,一点也不感到陌生。

    老威特在教育上没有什么学习和游戏之分,他在游玩、散步和吃饭的时间里,都千方百计地注意扩大威特的知识面。

    小威特7岁半就名闻遐迩,8、9岁时,他的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其父亲。无独有偶,英国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之所以在数学物理学领域作出卓著的成绩,这与其父亲独具慧眼、因势利导的教育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一次,克斯韦的父亲让年幼的儿子画静物写生,描绘的对象是一只插满金菊的花瓶。当父亲看到儿子的答卷后,不禁笑了起来。原来满纸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是大大小小的一簇圆圈,那些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正是这张卷子,使独具慧眼的父亲发现了儿子的数学天赋,于是,因势利导让儿子投其所爱学习数学,从而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
     以上两个真实的故事都说明了,父母是最先发现天才的伯乐,天才的产生靠的不是天赋而是教育,只要教育得法,同时善于发现孩子的良好潜质,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即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也能培养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相反,即使一个天资非常聪颖的孩子,如果后天教育不得法,也难免成为一个庸人。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就是由一个名震八方乡邻的神童蜕化成一介凡夫。

    有两幅漫画曾令我感触颇深。一幅画的是一个小孩背着一个又大又沉的书包,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将一张获得100分的试卷给他母亲看,他发现母亲不但不高兴,反而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便不解地问:“妈妈,我考了100分,你为什么不高兴呀?”另一幅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坐在钢琴旁,沮丧地对她的钢琴家教说:“我真希望我家很穷很穷,穷得让我爸爸把这钢琴买掉。”

    在当今一片“减负”的唏嘘声中,诚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们,都认真地去发现孩子潜在的优长。不妨让孩子偶尔从100分的圈圈中解放出来,从那“枯燥”的黑白琴键上解脱出来,从那成堆成垛的作业练习题的夹缝中挤出来。让他们卸下思想的重负,走出精神的栅栏,以轻松的身心融入生活,任其天性去亲近自然,在真善美的阳光里感受生活的欢乐,感悟生命的真谛。

    若得如是,在我们的孩子们中间完全能够培养出像卡尔·威特、麦克斯韦这样的天才和巨匠来,请相信我们的孩子。天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就的。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
    释家言:人人皆能成佛。彼人能,予为何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