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乡大联姻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带来婚恋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差别依然很大,农村姑娘都梦寐以求嫁往城里,做一个永远与农业告别的城市公民。对这种婚恋现象,西方著名学者、婚恋专家西丹·曼彻斯特曾作过精彩的论述:“刚刚开放的中国社会,一向忠厚老实抱着祖宗规矩生活的中国农民,正疯狂地涌向城市。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受几千年封建礼教毒害的农村女性,其传统的耐性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日渐消褪。当她们懂得婴儿需要足够的奶水方能维持生命时,便着迷一般涌向城市,即便是文明的城里‘丈夫’缺只胳膊少只腿,这一切,在她们的眼里,也不会比贫穷更可怕。”
十五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城市和农村者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深圳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改革开放为深圳农村带来了沧海桑田般的变迁,昔日萧条破落的农舍渔村,被花园式的楼房代替。生活在其中的年青人不再因自己是个农村人而自卑,心中渐渐生出一种微妙的自信与优越。据有关部门统计: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即过去时去的宝安县)自1986年以来,当地农村青年与外地城市青年喜结良缘的就有5000多对。
又一个“文君”的故事
西汉卓文君为追求学识卓著、风流倜傥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而弃家私奔,这个大胆而浪漫的行动遂成为千古美谈。今天,阿雯为了与自己的心上人结缘,又当了一回“当代卓文君”。
阿雯是中国十大首富村之一大鹏镇大坑村人。父母在香港工作。阿雯高中毕业后在大鹏工业区一家外资厂写字楼工作。她的父母只希望她在家呆一两年,然后像她姐姐那样嫁到香港去。但阿雯是个具有上进心的姑娘,她不愿在家闲着,也不想嫁到香港去。她在大鹏有了心爱的白马王子。那就是同事王海波。王海波是天津市人,大学毕业后被聘到该厂工作。他勤奋好学,能歌善舞,还弹得一手好吉它。
今年元宵,阿雯想趁父母回家之机,把王海波介绍给他们,却被父亲挡在门外。阿雯父亲阴着脸问:“你带他回家干嘛!?”阿雯说:“他是我男朋友。”她父亲用手戳着她的脑门子骂道:“傻瓜,别自作多情,你以为他真的爱你?错了!是爱你的钱。那些捞佬个个都是捞钱来的。”
阿雯一气之下,和王海波双双回天津结婚,与香港的父母断绝音讯数个月。
阿雯对我说:“我叫雯君,不过与卓文君不共姓……人除了有物质享受还应有精神追求。钱,固然有用,但不一定能买到爱情。金钱和爱情,我选择后者。”
追求朴实的生活
杨雪莹,是深圳市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姐,出身于上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92年她从外语学院毕业,独闯深圳。几次跳槽,后被某旅游公司聘在宝安办事处工作。在宝安与某村青年阿强结婚。
她说:“我的职业比较颠簸,经常陪同游游团北上南下。所以我特别渴望实实在在的生活。我丈夫是乡下人,有着城里人少有的纯朴、厚道和真诚。他爱惜我,体贴我。每次我外出后归家,心里总感到无比的踏实。”接着又说:“城里人和乡村人相比,城里虚伪的人多,乡村真诚的人多。”
厌恶都市的虚伪,追求乡村的朴实,是否就是杨雪莹的婚恋心态?
情系乡间
任月如是山西太原市人,出身于书香之家。高中时就发表了20余首诗,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奖。毕业后怀着如诗如梦的激情来到深圳,现在龙华某村小学当“孩子王”。龙华那燥动的热土,常使她诗兴大发。她深深地依恋想这片沸腾的土地来。后来,她与该村青年张伟强相识。张伟强是一个文学发烧友。两人诗词唱和,不久坠入爱河。
笔者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采访她,她正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她说:“太原是全国有名的煤城,也是个充满噪音、废气、煤尘的地方。一出门,眼睛、耳朵、鼻子和领口就会灌满黑黑的灰尘。所以,我从小就渴望洁净的田园式的生活空间。现在,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鲜果不断,还有一个爱我疼我、情投意合的丈夫。
看来,逃避都市的污染与喧嚣,向往乡村的清新与幽雅,是当今城乡联姻的又一路心态。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分析,我国城乡联姻这种婚恋形式正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广东沿海开放地区呈猛长趋势。尽管这种婚姻的比例目前还不太大,却反映出经济心态变化下,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婚恋形态趋向多元性。
国内的婚恋专家预测:21世纪,中国城市市民的婚恋观念将发生急剧的嬗变,他们中的许多人会把爱神之箭瞄准环境优雅的乡村。
(原刊于1994年9月7日《南方农村报》第三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