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南文昌张家宅

(2019-05-18 14:14:04)
标签:

张家宅

古遗址

郭潜力

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五一小长假,去海南文昌市蓬莱镇访友,意外得知大杨村有一座张家大宅,据说是明末清初的老宅。为了一睹芳容,马不停蹄在当地朋友的带路下驱车前往。据说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后期,福建举人张有文来琼州出任琼山知县,卸任后留在了海南,子子孙孙繁衍生息,500年后清乾隆年间,他的后裔从今海口的南部谭文加乐湖迁到了文昌蓬莱的大杨村。道光年间,家业发达的张氏族人在大杨村盖起了三进院大宅。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如今为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大宅的第一进院了,据说第二进院与第一进院规模一样,第三进院更大更宽,有55路瓦垄。瓦垄也叫瓦楞,是瓦屋屋顶一行一行的瓦铺成的凹凸相间的行列。55路,想想就够飞扬跋扈的!

海南文昌张家宅


       进大杨村的公路是沙土路,刚下完雨,有些泥泞。有这么一座蜚声在外的古院宅邸,政府为何不把路面修得好一些?朋友说是村民不让。为啥?朋友也不清楚。我看四周煞是安静,也没什么车子来往,而且,从省道下来也就八里多路,七拧八弯没当地朋友指带很难摸到张家宅。估计是村民并不想让一段笔直的柏油马路和早已远去的虚名,招来蹭热度的人流,扰乱他们宁静的生活。海南人对“慢生活”有着异乎寻常的固执,炽热的热带亚热带阳光,让他们对生命的真谛有着自己别样的理解。所以,慕名而去的朋友注意了,即便是找到了村里,想要一眼看见张家宅邸也是枉然,它老旧破败地掩隐在层层叠叠安安静静的村舍里,在鸡犬之声相闻中,稍不留神就从眼前滑过。溽热土地下蒸腾出的牛粪羊屎味,在炊烟袅袅中渥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你很难想象,当年这里曾有过一户占据蓬莱镇大半的显赫家族!

海南文昌张家宅

       张宅门楼木门对扇,门额上有方形“户对”,左右边刻篆字“寿”“福”,合称“福寿”。

海南文昌张家宅

       尽管进院后到处都苔迹斑斑,残破程度超出我的预料,但从仅剩一进院并不太大的的布局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清代民居曾经的雍容和华贵。正屋坐西北朝东南,左前方是横屋,右前方为门楼,朝向西南而开。正屋、横屋、门楼和围墙的平面布局,大致呈正方形。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据说房子近100年都没修缮过,毁坏和占有却一刻也不曾停止。日本占领者住过一段时间,临走毁了后两进院;解放后土改,贫下中农享用过;文革时,屋顶上与人齐高的龙纹犄角被莫名打掉了……破坏直到1995年张家后人赎回后才停止,这才使我们有幸能看见这近乎残垣断壁般的遗存。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海南文昌张家宅

       上好的木料,丰富多彩的木雕、石雕和泥塑。

       构图都是吉祥如意的寓意。像喜鹊梅花图案的泥塑,取喜上眉梢之意;狮子就是事事如意;瓦当上阳纹花草、二龙戏珠;神龛透雕花瓶,平平安安;梁头上是 “狮子托梁”;木隔板上浮雕榕树上站立老鹰,有“荣膺”之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海南文昌张家宅

        4根木柱支撑起了三重“抬梁式”梁架结构,前后纵深有13根檩子(边檩置于墙上),正中间屋顶有13路瓦垄,这就是海南俗话说的“13路瓦见光”。左右两侧又各有7路瓦垄,边沿是硬山墙,又隔出了左右两个“11路瓦见光”的房间。

海南文昌张家宅

 

       如今,京华烟云尽管不在,作为载体的老宅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它能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去感受一段历史长河中的碎片,在生命的薄发与旷世的精彩中,如流星倏忽而过,划出一道挥之不去的眼影,在深沉的黑暗中——沉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