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识字课教学反思
(2015-05-01 14:35:0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行动中思考,拷问中提升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识字课教学反思
4月29日早第一节课,我完成了整体识字课的公开教学。整体识字课是全国主题阅读课题中的七大课型之一。前两年一直尝试着完成以文带文的教学设计,先后完成《鱼游到了纸上》《回声》《假如》的公开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年开始尝试单元整体识字课型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想法,要把语文课上的简简单单,快快乐乐,扎扎实实。一二年级的教学就是以识字写字为主要教学目标,怎样在一二年级教学中高效完成生字的认识和读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学生今后阅读生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前也听过很多有经验的低段语文教师讲过一节课要认识十几个生字难度很大。而整体识字课却要求一节课认识一个单元的所有生字,难度就可想而知。很多教师一听到这个就头疼,畏难情绪油然而生。今天早晨的课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课,无论如何是将这个单元52个生字全部认读了。
至于课堂效果,我个人基本满意。不足之处是在时间段的划分上,导入有些重,致使后面的生字认读巩固的时间和次数相对少了。如果再上这节课,我想,我会再做一个大胆的删减动作。我会将单元导读的内容一笔带过,用一分钟时间便进入整体识字的自主检测环节闯关游戏——“我能认”,然后再逐一进行“我会变”,“我会读”,这两个环节,通过对本单元的生字进行整合,归类,逐课进行儿歌识记等,最终达到“我会认”同伴进行检测当堂学习生字的效果。
课后研讨老师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整体识字的好处是什么?2.整体识字前是否应该让学生预习所有的课文?3.课堂上的生字晋级卡先后两次使用,能否在第一次使用时加上拼音?
当时我能回答的问题只有一个,整体识字的好处是什么?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三点:一让学生高效的识记本单元的生字;二帮助教师了解学情,在之后的以文带文课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随文识字,有重点的进行指导学习;三培养学生单元整体意识,不让知识碎片化。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在主题阅读课题组QQ群里请教,得到很多老师的热情回应。特将几位老师的观点摘录如下,期待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问题1:整体识字的好处是什么?
蒋俊彦老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冗长低效的生字教学习惯。通过晋级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每次上课时,第二次让学生回到生字晋级表,那时孩子们特别认真。
问题1的发展和延伸:整体识字课中容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王尔斌老师:整体识字课型以识字为主,但一节课40分钟,全是读一读,认一认,讲一讲的识字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很疲惫,最后课堂也会比较散和乱。让写字成为识字的进一步延伸,是老师常用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一节整体识字课上,识字用25分钟,写字用15分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
整体识字课型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教材要求的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学生可接受的可能性前面,进行适当地,有规律地拓展识字。所以整体识字课型一定要有一个环节是“拓展识字” 整体识字的具体课型特征有:
①
②
③韵脚拓展识字环节+写字环节+诵读古诗教学
④识字教学+部首拓展
⑤识字环节+写字环节
⑥部首拓展识字环节+写字环节+朗读环节
以上整体识字课型的课堂结构,按照一二年级学生以识字、写字、诵读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而设计。
蒋俊彦老师认为:如果四十分钟全部是读一读,认一认,就走去了整体识字的误区。写还可以穿插在读中,这样也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特点
运城教研室的解萍老师认为:整体识字要将单元中难写的字,易错的字在借助韵文,字理,或随文中重点指导写。
陕西神木第五小学贾煦雲老师:前置作业:第一部分优美导语,然后是整个单元中多音字。易混淆的字词,接着单元导语课中每篇文章中的精华所在,最后日积月累。
问题2:第二次让学生回到晋级表中时,有没有发现学生之间彼此含混不清,弄不清同伴读得是否正确?而将错误的生字就此放过呢?
无人回应。
个人思考: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应该在不断的认知,改正中不断提升,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换句话说,即便是成年人也未见得就有完全准确的判断力和纠错能力。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含混的情况,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升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犯错误又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构成部分,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不可避免的过程。而纠正错误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本人而不是别人,纠错本身是一个从思考错误到解决错误的过程,它绝对不同于教师包办的就事论事的纠错行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发现、引导和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后不必逢错必纠,而应视具体情况,通过提示学生纠错、互相纠错和诱导纠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