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自扫门前雪静谧走出鸽子笼自然回归杂谈 |
分类: 世界游记 |
新版:自扫门前雪
禾 青/文并摄影
草根博客首页推荐
写下这个题目,连自己都有些疑惑,不知道它是褒义呢还是贬义。它产生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落后的早期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自我封闭的典型写照。
这种思想还有没有,笔者没有调查,不便妄下结论。但这种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在我国起码在城市是不复存在了。人们住在板楼塔楼内,门在楼道里,想体味自扫门前雪的雅兴,想享受自扫门前雪的乐趣,已是不可能的了。要扫也只能去扫楼前雪,或许将来会产生一条新谚语“楼人自扫楼前雪”。
这是时代的进步,没有什么可惋惜的。
然而,在科技超前领先世界的美国,起码在我住的丹佛居民小区,却尝到了自扫门前雪的……雅兴?乐趣?孤寂?总之,那种感觉是说不清楚的,使你仿佛觉得一下子回到古朴沉寂沉闷的远古时代,生出一种迷离朦胧的幻觉。
在美国,下雪以后,主干道是有人负责专门清理的,除非下得太大,一般都是随下随清,不会有积雪。但居民小区的雪是没有人清扫的,各家清扫各家的,真正名副其实的“各家自扫门前雪”。
我在这里遇上的第一场雪是在圣诞节前夕,下得很大,一连下了两夜一天,门前积雪半尺多厚,窝风处深达二尺。
清晨出门,雪虽然小了,但零星的雪花依然纷纷扬扬,漫天飘洒。天上地下白茫茫混沌一片。大地、道路、房屋、草地、树木……全都被白雪覆盖,仿佛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颇有“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意趣。
我打开车库门,开始清扫车库前和门前积雪。清扫工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小型除雪机,将地上的积雪从底部吸进去,从上面的管子喷出。另一种是人工除雪铲,象一个大簸箕,人推着将雪堆积起来。一般家庭门前面积不大,大多使用的是除雪铲,使用除雪机的也有,但很少。我们用的有是除雪铲。积雪虽然厚,但很蓬松,铲起来还不太费力。
[用除雪铲除雪]
我们有早起的习惯,开始铲雪时,因为,上班的都已经走了,不上班的还没有起床,所以,白茫茫的街上渺无一人,静得仿佛睡着了,只有我的除雪铲擦地发出的嚓嚓声。
雾气渐渐消退,太阳把橘黄色清冷的光投射在洁白无尘的积雪上,白亮白亮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这时,渐渐有人出来清扫自家门前积雪,除雪铲的嚓嚓声和除雪机的突突声,此起彼落,街道开始“热闹”起来。
我清扫着自家门前积雪,听着邻里门前的嚓嚓声和突突声,脑子里蓦地出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画面,心中不由生出一种莫名的苦笑,这是在科技高度发达、上天登月、搅得世界不得安宁的美国吗?在这个小镇上,怎么又回到“荒无人烟”“老死不相往来”“原始洪荒”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早期呢?我望着空无一人、被风雪搅得一片朦胧迷离的街道,心中在想,这是进步了?是后退了?是自然回归?还是升华到一轮新的循环?
http://www.zhutiz.com/theme/UploadFiles/200802/200802251430322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