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需要是同理心 而不是单单的同情 同理心客观理性 同情太主观感性
(2011-10-30 15:38:57)
标签:
同理心同情弱势群体情感 |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与英文对应词汇Empathy不同的是,Empathy包括身体感觉,并不单纯指思维,其中英文语词源于希腊语词ἐμπάθεια (empatheia)。
同理心
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在既定的已发生的事件上,把自己当成是别人,想像自己因为什么心理导致这种行为,而触发这个事件。
因为自己已经接纳了这种心理,所以也就接纳了别人这种心理,以致谅解这种行为和事件的发生。
就算是自己的看法与人不同时,不认同—也不能判定对方的一定是错;
尝试反复地思考,认真从其他角度去看,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人,便会发现自己原本的决定不一定完全正确。
因为事情发生在 "我" 身上(主观)跟发生在 "你" /
"他" / "她" / "它" 身上(客观),分别可非常大。
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总有他的原委。
有时候可能衡量过对 人/事 的影响,尽量 接受/谅解 别人的处事方式、作风和行动之后,调节一下自我的反应,便是 "同理"
的表现。就算因此而改变原本的做法或甚打消初衷, 并不代表被同化,而是体谅和尊重。
同理心应该要出自非主观以及外界客观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