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匹)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情感与意象
诗歌抒发的是一种忧郁凄凉感情。这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是典型的戴望舒式情感。
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重要的意象。它是诗人朦胧而美好的“憧憬”、“渴望”。这种美好的渴望、憧憬充满了悲剧色彩。她虽然是美好的,但同样是忧郁凄凉的,同样是忧愁、哀怨、凄婉,同时又蒙蒙隆隆,飘忽不定,难以扑捉。最后,这个姑娘在雨巷里消失,一切消失。她给人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朦胧感,可望而不可及。抒情主人公有一个心理过程,或者说是心理长度:追求——幻灭。这也是典型的戴望舒式的心理模式。《乐园鸟》,总是在飞,在寻找乐园,但是,乐园却已经荒凉了,颓败了。《寻梦者》,在寻求理想,总是寻找开花的梦,但是,却在衰老的时候,梦才开花来。
这里构成的意境是:在一个狭窄的街巷,漂着蒙蒙的细雨,一个孤独的人,渴望一个同样孤独的美丽的姑娘,但最终却消失了。折中意境,这象征着,诗人美好憧憬的失落。给人的是一种凄婉朦胧之美。
有人认为,这是爱情诗,也有人认为,不是。是与不是,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就是诗人的这种抑郁凄凉的心境。
2、重复的意味
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是重复的。两节完全一样。这使诗歌的情感变成一种循环。从开始,经过一个过程,又回到开始。由这样的循环,显示了一种永恒性。就是说,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痛苦失望的过程,但是,即使失望也难免还要有所希望。新的希望有同样是失望。这个循环就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感受。
3、优美的旋律
诗歌是前期的代表性作品,明显具有新月派的美学追求。可以说,具有三美的特点。特别是音乐性,非常强。每一节都是六行,压韵两到三次,同时,还有一些重复的语言,也突出了音乐性。叶圣陶对诗歌的音乐性大加赞赏。他认为,是为新诗的音节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和许多诗人相比,戴望舒诗歌的思想情感并不开阔,他并不善于抒发那种深厚的社会意识和人生体验,他的诗歌,绝大多数都是表现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充满着无法自拔的忧郁凄凉的悲剧感。这种忧郁凄凉的情绪,是戴望舒诗歌情感的基本色调。他的诗歌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他仿佛总是能够把自己寂寞的灵魂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凝重激越的美。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忧郁凄凉之美。
他的诗歌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落叶、暗夜、黄昏、夕阳、荒坟、眼泪、雨巷等,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的,压抑的,哀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