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位演技派枭雄
刘备之所以能成为鼎足三分之主,自有他过人之处。其过人之处就是善于演戏,堪称为演技派枭雄。正因为他演技一流,才能将其韬晦之计施展出来。也正因为他演技一流,才能攒得人心,赢得“人和”。
可以说,刘备一生都是在作戏中渡过的。然而,其精典的折子戏有那么几出。
一是煮酒论英雄中装愚扮傻。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将刘备如何演戏作了充分的描写。
刘备表面谦恭,骨子里却以英雄自诩,只是将其雄心壮志包裹在“韬晦”的包袱之中而已。自从他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后,为掩人耳目,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而曹操时刻惦记着这位枭雄。一日,曹操在青梅结子之时,邀请刘备到府中饮酒。当曹操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时,刘备故意装愚扮傻、指东言西,历数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均被曹操轻蔑地否定。
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闻言,惊得手中的筷子吓落在地。幸亏当时天上突然响了声炸雷,刘备临场应变,借机说受雷声惊吓来掩饰失态之举,暂时瞒过曹操;由此可见演技派刘备的实力非同小可。
二是败走樊城携民渡江时的寻死觅活。
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备在火烧新野后,被曹操五路大军围追堵截,被刘备蒙蔽的百姓盲从跟随到了樊城。曹操追兵尾随而至。诸葛亮劝刘备“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当看到老百姓扶老携幼,将男带女,号泣而行,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的场景时,刘备在船上发现了这个赢得民心的表演良机,马上发挥他另一绝技------大哭。他立马涕泗横流:“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便装模作样地要投江而死。左右手下急忙拦住了他才罢休。刘备这一番表演十分成功,赢得了老百姓众多的眼泪。
三是白帝城托孤时假惺惺矫情。
他先是发挥哭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把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等文武大臣。在下达遗诏后,又故作亲密状,一手掩泪,一手接着拉着诸葛亮的手哭泣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刘备许诺诸葛亮可取而代之并非真心话,此为刘备临终前使的欲擒故纵之计。他担心无能的阿斗被以诸葛亮为首的能臣所取代(这种事在乱世是司空见惯的),故意正话反说,逼诸葛亮当众立下“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的誓言。刘备知道,论才智,诸葛亮是君臣之首,只要控制住诸葛亮,别人就别想造反。
赵云曾经置个人生死而不顾,于百万军中救出阿斗,是刘备忠贞不二的勇将。刘备在托付诸葛亮之后,刘备又单独对对赵云说“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备用意是让勇冠三军的赵云继续为阿斗保驾护航。
至此,演技派实力演员刘备在安排好后事之后,才十分不情愿地闭上了善于假哭的眼睛。
原创歪批三国系列:
1、借箭并非诸葛亮首创
2、阿斗其实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3、关羽、张飞够哥们刘备却不够意思
4、曹操假仁义换得大人情
5、关羽“降汉不降曹”是没有理由的理由
6、三国人物中最不会说话的人
7、杨修的死因是道破了曹操的心机
8、三国人物中最会说话的人
9、诸葛亮都有哪些失策之处
10、刘备为何敢许诺诸葛亮“可自为成都之主”?
11、江湖义气过早断送了蜀汉大业
12、晒晒诸葛亮的馊主意
13、定三分孔明识见不及鲁肃
14、失荆州是因为大意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