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黎明江南
黎明江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31
  • 关注人气: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备为何敢许诺诸葛亮“可自为成都之主”?

(2010-09-08 22:32:22)
标签:

原创

刘备

托孤

许诺

诸葛亮

自立

杂谈

分类: 歪批三国

刘备为何敢许诺诸葛亮“可自为成都之主”?

 推荐上四川新浪博客首页 

   刘备伐吴大败,把蜀汉好不容易积累的老本几乎输个精光,气急败坏的刘备经不起如此打击,一病不起,临终前,特意将诸葛亮、李严等大臣召至永安宫托孤、交待后事。刘备在下达了托孤诏书后,紧接着,又哭着拉住诸葛亮的手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为何在完成托孤的大事后,又节外生枝地单独对诸葛亮说出这样的话呢?

   其实,刘备是话里有话。含义非常丰富。

   一是刘备说的是反话正说的“戏言”。意思是你诸葛亮不得因你才高就取而代之啊。刘备说这话是在颁布完托孤遗诏之后。也就是说在下达了“红头文件”之后说的这番话的。因此,“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属于口说无凭的、不作数的“戏言”。

   何以证明?刘备向来善使韬晦之计,往往把真实思想掩盖得深深的。临终前,刘备最割舍不下的是庸才儿子阿斗,担心的是才干超群的诸葛亮会取而代之,断送蜀汉江山。所以,他下达完托孤诏书后,就充分运用他善于哭的功夫,估做亲密、装模作样地拉住诸葛亮的手说“有心腹之言相告”,表面上很亲近,暗地里却是告诫诸葛亮你不要有篡位之心。

   诸葛亮是何等智慧、聪明的人物。自然明白刘备心机。所以,诸葛亮听了刘备这番言语,诚惶诚恐地“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诸葛亮不是受了莫大的、有苦难言委曲,怎会发出“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的誓言,并且拚命地“叩头流血”呢?

   刘备等的就是这句话!你诸葛亮可是红嘴白牙当众说的呀!就这样,刘备韬晦之计成功,诱导诸葛亮发出誓死忠于阿斗誓言,用道义堵住诸葛亮日后“取代”之心。否则,你诸葛亮是自食其言的奸臣、小人。

   二是刘备有过人的识人之能。刘备除了“哭功”了得、善于“韬晦”外,还有一大优点,就是有过人的识人之能。他对诸葛亮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诸葛亮是深受儒家文化薰陶、并且不是那种有政治野心、得陇望蜀的人。但是,刘备知道世事难测、人心易变,担心自己死后,万一形势变了,诸葛亮产生“取代”的异心就麻烦了。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出“君可自为成都之主”的话,实际是在敲诸葛亮的警钟---你可不要有此心思。

   三是刘备控制住诸葛亮就控制住局势。诸葛亮才华出众,在君臣中的威望、才干最高。刘备深谙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道理;只要把诸葛亮控制住,就能控制住局势,谁也甭想篡阿斗之位;有谁的能力比得过诸葛亮啊!

   刘备在临终前煞费苦心的托孤,头脑清醒得很。他下的托孤诏书是“明修栈道”、他哭哭啼啼的“心腹之言”是“暗渡陈仓”------要以诸葛亮为首的臣子们绝了“取代”阿斗之心。

   刘备的话说完、目的达到后,就放心“驾崩”了。

   诸葛亮不愧是诚信君子,始终信守承诺,在其有生之年,殚思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扶不起的阿斗安享了太平。想必刘备在天之灵也是非常宽慰的了。

原创歪批三国系列:

1、借箭并非诸葛亮首创

2、阿斗其实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3、关羽、张飞够哥们刘备却不够意思

4、曹操假仁义换得大人情

5、关羽“降汉不降曹”是没有理由的理由

6、三国人物中最不会说话的人

7、杨修的死因是道破了曹操的心机

8、三国人物中最会说话的人

9、诸葛亮都有哪些失策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