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修的死因是道破了曹操的心机

(2010-08-19 11:24:38)
标签:

原创

曹操

杨修

窥破

道破

领导心机

找死

杂谈

分类: 歪批三国

杨修的死因是道破了曹操的心机

    三国人物中的杨修就是一个不够聪明的聪明人。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他能窥破曹操的心机,确实是聪明。为什么说他不聪明呢?在于他道破了曹操的心机,使曹操太没面子,降低了曹操的威信,更令曹操不能容忍的是:作为领导者在属下面前失掉了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而这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是领导者臣服下属的法宝。你个杨修能窥破曹操的“心机”就罢了,为何要道破它?道破曹操心机,让曹操没面子、失威信、丢法宝,岂不是自己找死?

    请看看不够聪明的聪明人杨修是如何一步步地找死的吧。

   一是阔门事件:曹操让人造一座花园,造好后,请曹操去视察。曹操看了后一言不发,只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人皆不晓其意”。杨修却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工匠们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不高兴。原来,曹操见众人不解其意,正十分自得自己聪明有才的时候,他杨修偏偏要揭穿曹操的谜底,就犯了曹操心里的忌讳,他会高兴吗?杨修的多嘴,不是等于说曹操设这样的哑谜是弱智吗? 

   二是分吃酥糖事件。塞北人送了一盒酥给曹操,曹操尝了一口后,就不动声色地在酥盒上竖着写了“一合酥”3个字,放到案头。杨修进了曹操办公室看见了,看到盒子上的字,竟自作主张地拿出酥分与众人吃。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众人才恍然大悟,将酥吃了个精光。事后,曹操问其故,杨修答道:“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脸上虽然挂着笑,而心里头却很忌恨杨修。

   本来曹操是等着百官来向他索取答案,好得意地卖弄一回才学的。杨修擅自处置,不是堵了曹操的心窝了吗?

    三是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曹操有趁董卓睡觉时刺杀(未遂)的经验教训,所以,他为了防止在睡觉时遭别人暗害,就对手下人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

   有一天,曹操在帐中装睡,故意把被子掀落下地。一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再上床装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故意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据实相告。曹操听了顿时大哭,并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会梦中杀人。而又是不识时务的杨修出来拆穿曹操的“西洋镜”:下葬时,杨修指着近侍尸体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这不是拐弯抹角地说曹操蓄意阴谋杀人吗?曹操听了自然更是“恶之”了。

   四是告密事件。曹操曾与心腹人商议,打算立曹植为世子。曹丕知道后,秘密请朝歌长吴质到府内商议对策。为防人查觉他私通外臣,就藏吴质于大箩筐中抬入府中,号称是抬绢匹。杨修侦知其事,就向曹操告密。于是,曹操就派人在曹丕府门监视。曹丕知道后慌忙告诉吴质。吴质曰:“不用担心,明天再用大箩筐装绢抬进府内,来个‘以真乱假’,迷惑那些监视的人。”曹丕依计而行。果然,曹操派出的使者搜看箩筐,发现里面全是绢,回去具实报告曹操。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是陷害曹丕——曹操“愈恶之”。

   立嗣是权势人物的头等大事,杨修不识时务地去掺和,多嘴告密,岂不是将曹操、曹丕爷俩都得罪了吗!

   五是曹操考核儿子能力事件。曹操在立世子问题上犹豫不决,不知是立曹丕好呢还是立曹植好。于是,他就打算考核一番他两个儿子临机处事能力,然后再作决断。

   曹操想出一计:故意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予放行。

   结果,曹丕遭遇门吏阻拦,老老实实地回家去了。

   曹植打听得曹丕的遭遇,急忙向杨修问计。杨修说:“你是奉王命出城办事,谁敢阻拦,你就杀了他。曹植依计而行,杀了门吏,出得门去。

   曹操知道曹植如此出门,觉得曹植有魄力、有能耐。当曹操知道曹植所为是杨修出的鬼点子后,顿时大怒,恨杨修如此这般地干扰他的考察。

   曹操经常考问曹丕、曹植一些问题。杨修事先揣摩曹操可能问的问题,为曹植作了十余条答辩答案。每当曹操以军国之事问曹植,曹植均能对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起疑。

   曹丕知道这情况后,就暗中买通曹植左右,偷出答案向曹操报告。曹操见了顿时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由此,曹操滋生了杀杨修之心。

   六是鸡肋事件。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正处于犹豫不决之中。这时,厨师进上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便若有所思。正好,夏侯惇进帐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于是,夏侯惇将“鸡肋”的口令传达至全军。

   杨修见传“鸡肋”的口令后,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十分吃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军队行军打仗,讲究的号令统一。杨修此举虽然猜到曹操心思,却违背了军令统一的原则,擅自收拾行李,惹得全军跟着卷包袱,确实有泄漏军机、动摇军心之嫌。即便没有先前惹恼曹操的诸多事件,单凭扰乱军心、泄漏军机这条也该当死罪。这难怪曹操要杀他了。

    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此诗说到点子上了,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是他的小聪明将自己“杀死”了。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断送了卿卿性命。”

    杨修之死证明了一条生活法则:领导心机只可窥破不可道破,否则是找死。

   

   本文为黎明江南原创,仅供新浪网用,其他媒体欲用需经作者同意方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