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诸葛亮草船借箭首创孙坚借箭杂谈 |
分类: 歪批三国 |
“借箭”并非诸葛亮首创
感谢博乐将本文推荐上草根名博首页
感谢博导将此文列为草根名博《重点推荐》文章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彰显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华章之一。
此段故事《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有精彩的描写。故事发生在诸葛亮赴吴游说蜀、吴联盟,共同抗击曹魏之时。
草船借箭的故事《三国演义》渲染得迭宕起伏、一波三折。
事的起因是诸葛亮屡屡识破周瑜的计谋,周瑜心怀妒忌,认为诸葛亮是东吴的心腹大患,千方百计出难题给诸葛亮,以便找茬除掉诸葛亮。周瑜用“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掉归降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后,自鸣得意的周瑜让老实巴交的鲁肃去打听诸葛亮能否识其计。谁知诸葛亮早就识破了。
周瑜闻报,坚定了杀诸葛亮的决心:“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于是设了个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的圈套让诸葛亮钻。
谁知诸葛亮却神情自若地说:“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诸葛亮:“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接着,诸葛亮求鲁肃帮帮忙、并求鲁肃保密:“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
鲁肃回报后,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接着写连续两天不见孔明动静;至第三日四更时分,诸葛亮才神秘兮兮请鲁肃同往取箭。”
诸葛亮指挥二十条草船趁着漫江大雾逼近曹操水寨擂鼓呐喊。曹操惊慌得马上集合了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待至日高雾散,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诸葛亮还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
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气得曹操想吐血。
草船借箭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才智,然而在《三国》中,“借箭有”并非诸葛亮的首创,其先就有人干过了。
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孙坚欲报刘表曾经为争夺传国玉玺在半道拦截之仇,带兵跨江攻打刘表。刘表则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去对敌。
孙坚率水军杀奔樊城。“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坚军登岸,程普、黄盖分兵两路,直取黄祖营寨。背后韩当驱兵大进。三面夹攻,黄祖大败,弃却樊城,走入邓城。”
孙坚“借箭”时,诸葛亮那时还隆中山村躬耕垅亩、尚未“闻达天诸候”。
二者均是因敌“借箭”,却有所不同的:
一是孙坚是用战船“借箭”,诸葛亮是用“草船借箭”。
二是孙坚“借箭”做自卫反击之用,诸葛亮“借箭”是斗智自保之举。
三是孙坚借箭,一连三日,屡试不爽;诸葛亮借箭,一夕之功,不可以再。概因对象不同之故。
总之,孙坚“木船借箭”在先,诸葛亮“草船借箭”在后。显见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首创。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