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认真抠抠“土地财政”的底牌
(2009-12-26 19:54:12)
标签:
原创房地产政策时评杂谈 |
分类: 房市波澜 |
该认真抠抠“土地财政”的底牌
众所周知,当年地方政府的“林木财政”的恶果是,导致滥砍滥伐,大片森林毁于一旦,多少树木浓郁的青山成了光头和尚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而今地方政府依赖的“土地财政”,则是热衷于恶炒土地、哄抬地价,由此推高房价所造成的灾害,并不亚于当年的“林木财政”造成的灾害。
前者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后者则是对社会环境的破坏。树砍了还可以种,而土地用了却不能再生,这种“爷卖孙地”遗害无穷啊。
地方政府打着为地方基本建设筹集资金的旗号、利用作为“一方诸候”的权力,把炒地当成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中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30%---50%,甚至更多比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今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既然地方政府从“爷卖孙地”中得到那么巨额的财富和好处,那么,就要认真抠抠“土地财政”的底牌。
一抠抠地方政府从炒地中到底得了多少钱?
二抠抠地方政府炒地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没有。(根据审计署2009年8月初发布的公告,审计抽查的10个省本级、23个市本级和41个县发现,2007年有848.26亿元非税收入未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其中涉及土地出让收入高达626.42亿元。)
三抠抠地方政府炒地收入下落何处?
四抠抠地方政府炒地收入使用是否合法?
五抠抠地方政府炒地收入是否真正用于基本建设?有无“转移支付”成了部门的福利?
六抠抠地方政府官员在炒地过程中得到的灰色收入或贿赂有多少?(因据人大的调查,在房价中,开发商占30% ,原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公布了自己掌握的一项调查结果:“这30%里,有一部分是开发商最不愿意公布的,说白了就是行贿的费用。”)
只有认真抠出地方政府热衷炒地的底牌,让它大白于天下,才能戒掉他们炒地的“毒瘾”,才能根治“土地财政”的弊病,才能把老百姓安身立命的立锥之地从恶炒中拯救出来。
(文中的数据出自媒体,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