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补充铬的保健品层出不穷,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远的例如"降糖奶粉",可能不少人还记得,在市场上一度火红得很,可是现在呢?
谁还相信奶粉加了铬就可以降血糖的鬼话?
多少善良的糖尿病人被骗了钱,血糖却一点也没有降下来。
目前他们不把铬加在奶粉里了,
换了一些名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问题呢?
日前,荷兰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研究,非西方糖尿病人群可能从铬治疗中获益,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铬有助于西方糖尿病人群。这一结论引起了糖尿病患者的普遍关注,那么,铬对中国的患者到底有没有治疗效果呢?我国糖尿病患者需要补铬吗?
铬,早在1957年就被认为在糖代谢中能起到一定作用,当时被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从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现,铬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发现,细胞内的蛋白中有一种物质能影响胰岛素受体,被称为寡肽载脂蛋白低分子量铬结合物。此结合物可因铬浓度不同而使酪氨酸激酶活性增加8倍,由此说明铬在糖代谢中的重要性。
但临床实验结果不一致
30多年前有临床研究发现,给中国糖尿病患者每天补充2-吡啶甲酸铬1000微克,4个月后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近2%。但后来其他人重复此项研究却得不到类似结果。因此成了一大疑问。
近年来还对补铬的安全性产生了疑问,体外研究发现2-吡啶甲酸铬有致畸性。虽然临床上未发现问题,但2004年12月起还是被一些国家的食品监督局禁用。但可用富铬酵母,可是此后,对富铬酵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饮食结构是关键
有人用双盲交叉设计的方案研究各种铬的作用,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服用含铬23.2微克的酿啤酒酵母后,空腹血糖可以改善。但2007年5月,国际著名的糖尿病杂志《Diabetes
Care》发表了荷兰的研究,随机双盲试验每天补充含铬400微克的高铬酵母6个月,结果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体脂及胰岛素抵抗都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只有少数研究认为补铬能降糖,但多数研究则认为无效。美国糖尿病学会解释这一现象时认为,在中国等地进行的研究有效,可能因当地食物中缺铬,而西方国家食物中并不缺铬,所以看不出铬的降糖作用。因而铬能不能降糖,关键在于患者体内是否缺铬。他们认为,能正常进食,且食物品种多样化的患者不必补铬,补了也没用;只有不能进食,靠静脉输注全营养的患者才应该补铬。
注意科学饮食
我国的饮食情况有些特殊。从几十年前靠粮票、肉票才能买到食物,到现在餐馆林立,肥胖成为流行病,食物供应的变化极大。因而几十年前的食物中可能铬的含量不足,因而补充一些铬以后能看到疗效。而现在食品丰富,
并不缺铬,因而也见不到补铬的作用了。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补铬并不是医生治病的方法,却成了商品。任何食品加点“铬”就标以“降糖”之名。一时间降糖奶粉、降糖饼干满天飞。目前仍有不少含铬的保健品,动辄几百上千元的价格,进口、国产的都有。
我们要知道,铬对糖代谢的确很重要,是不可缺的。但是我们还要知道,含铬的食物有很多,如酵母、牛肉、虾、小麦、玉米、萝卜、蘑菇、啤酒、绿菜花、海产品、蛋类、豆类、奶制品类、全谷类等。这些食品一般人天天在吃,只要不偏食,一般不会缺铬。即使缺一些,调整一下饮食结构也就可以满足。更重要的是,有些患者相信保健品,光注意补充铬,却放弃了正规的用药及检查,以致糖尿病病情向恶性化发展,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