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糖尿病为什么与过去不一样?是不是像引发非典的冠状病毒一样,发生了变异?不是的,因一般糖尿病不是病毒引起的。但因为环境的改变以及科学的进展,使今日糖尿病的表现以及对它的认识与过去大不相同。现仅对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作一介绍。
首先是发病多少大不一样。在20世纪50年代初糖尿病是少见病。已故的应元岳教授曾对我说,当时为了给我们示教找糖尿病人花了不少力气。而今我国糖尿病人约3000万!现在糖尿病肾病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但那时我发现一例竟可以国内首例报告刊登在1958年的《中华内科杂志》上。
过去的教科书都讲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少。而今普及了体检查血糖,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可以“不多也不少”,并无症状,约占病人总数的40%。相反的有些病人是大腹便便的体重增加者。
过去2型糖尿病多见于老年。而今虽然老年人发病机会仍多,但从体检发现了不少三四十岁事业兴旺发达的“老总”们也得此病。甚至少年儿童的“胖墩”也有此苗头。
过去认为糖尿病是终身病,不可预防。近年研究已证明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也可以用药物。
过去所见的糖尿病因为发现时多为晚期,所以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昏迷等很常见。各种慢性并发症更多,所以预后差。现在早发现时往往尚无并发症,只要相信科学,正规治疗,预后良好。
过去治疗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近于饥饿疗法,而且绝对禁止蔗糖。近年研究有了不少改变,认为主要是减少饮食的总热卡及减少饱和脂肪,对蔗糖的控制不必很严格。
过去治糖尿病的药物只有几种早期的磺脲类降糖药,否则就用动物胰岛素。现在的措施可多了,除新的磺脲类外,还有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糖苷酶抑制剂、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及各种各样的人胰岛素制剂,以及胰岛素泵等,可供各种不同病情的选用。
过去治疗的目的往往是针对已经发生的可能致残致死的并发症。现在的治疗对早期病例则着眼于预防或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严格控制血糖以及血脂、血压等,这有根本上的不同。
过去随访病人,一般在家靠尿糖测定。甚至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多少也靠尿糖几个“+”来定。现在观察病情有方便的袖珍血糖计,可由病人自己操作,比测尿糖精确得多。
至于病因及病理生理等变化,近年进展极大,这需要医师不断学习、知识更新。对于病人来说,重要的是不要用老眼光或道听途说来对待医师处理糖尿病的新意见,也不要轻信过去从未有过的大量媒体的夸大宣传保健品广告,以免耽误病情治疗!
(发表于新民晚报2003.09.17养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