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独步红尘妮妮
■主持人:你说过:“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节葬是墨子重要思想之一,共分上中下三篇,可惜上中两篇均已散佚,只存《节葬下》。此文结尾,墨子说:“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薄葬成为曹魏时代的制度。因为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国力空虚,薄葬渐兴,至曹魏建国,遂将“薄葬”作为国策。曹魏开启的薄葬之风,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曹操曾公开提出“禁厚葬”“禁立碑”。《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生前曾下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遗嘱“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请用墨子的学说阐释曹魏时代的薄葬文化。
●独步红尘妮妮:其实虽然从墨子的平民思想和他的科学实践精神等方面来说我更推崇墨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还有自己学识方面的原因来说我对墨子的思想不是太精通。其实在我们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厚养薄葬。大凡厚葬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有强大的国力和经济支持,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国力空虚这是放弃厚葬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社会动乱,盗掘坟墓之风的盛行,再加上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流行,让统治者对死亡开始变得达观起来,所以开始薄葬。其实我一直推崇厚养薄葬。想想一个人在他父母在世的时候,很少赡养,死后却大肆铺张,这样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这样的人是一个虚伪的小人。一个人的财力毕竟有限,难免顾此薄彼,如果这样不如把精力用在父母活得时候多孝敬一点。还有如果厚葬之风盛行,就像前几年电视曝光的一个村支书,给自己没有去世的母亲修墓,占地一百多亩,在这个口粮地越来越少的今天,这种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薄葬才是更符合民生的行为。
■主持人:网购,即网上购物,通过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电子订单发出购物请求,填上私人帐号或信用卡号,厂商通过邮购发货,快递送货上门。国内网购,一般付款是款到发货(直接银行转帐,在线汇款)。网购虽只是一种购买渠道,但掀起了一股生活形式变迁的风暴,尽管网络是虚拟的双刃剑。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庄子曰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墨子则主张“非攻”。如今网络某些程度类似于春秋与战国,网络商战,网络垄断。网友-于坚,说:“网络的匿名化,使汉语的阴阳二极被全面释放,这是最恶毒下流的时期,也是最高尚纯洁的时期,是最浅薄无聊的时期,也是最深刻有效的时期。其意义有待将来慢慢认识,现在下什么结论都为时过早。因为网络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言论发表方式的革命,就像印刷术的出现。”网络欺诈是隐匿化的,是没有语言面对面交碰的电子贸易。网购时,你认为如何“反钓鱼”“反倒钩”呢?
●独步红尘妮妮:网络发展到今天是鱼目混珠,既带来了便利,也带来欺骗,但是人们却越来越不开网络,这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对于普通人来说反钓鱼显得很是重要。我主要做到这几点。①装杀毒软件,装防火墙。②登录网站要小心,不登录一些不知名的网站,尤其不要登录一些情色网站。③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比如:会有人通过邮件,QQ、博客留言条给你说你已经中奖了,要你输入银行帐号等个人信息。不要理睬。百分之百是骗局。④不要接受不熟悉人的文件和文档。⑤不要随意给陌生人透露自己的隐私情况,比如: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电子商务网站账户,手机号码等。⑥不要在网银放太多钱,随用随存。总体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把握,也不能那么绝对。
■主持人:微博即微型博客,微博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因与手机终端链接的读写功能而走热。微博出现尚不到五年,但2009年中国微博发展得无比蓬勃,其扑面的气息我们早已感受到。微博除了简单易用,可构造人际“圈”的影响力,最重要一个因素是科技的进步,把复杂的电脑技术转化为简单,释放了人类天生的“传播欲”。微博文化,是便捷的,近距离的,创新的,“语录体”的。微博时代,与其10大新潮用语一样,锐不可挡地到来了。因此,笔者提出:微博是手机文学的新纪元。比如,墨子提出过“节用”主张,墨子主张节省用度,是从物质角度出发,但今天的微博是计算机技术与手机的结合,在时空角度,大大简化了上网的程式,堪为“节用”也。从“节用”角度,如何看待微博与“手机文学”的关系?
●独步红尘妮妮:手机文学、微博越来越流行,是和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分不开的。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庞大的信息量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每一个都仔细阅读,但是又不能放过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很多人选择手机看新闻;现代人尤其年轻人,已经不习惯长篇大论的抒发情感,他们常常通过一句话,把自己的情感宣泄一下;还有由于现代的手机功能越强大,手机也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所以手机和微博成为现代人的最爱。这里面也有他的积极意义。据说很多大的事件,都是首先通过手机通过微博向全世界公布的。比很多主流媒体,网络要早几个小时,甚至更多。这种方式很符合墨子的节用。他即为我们节约了时间,又为我们省去了上网的麻烦和金钱损失。何乐而不为。
■王泽生总评:以上四问题,是用墨子的观点来阐释一些事理,属于知识的迁移。妮妮的剖析,深透。第一个问题,她用了穿越、童话、庄周梦蝶、宅女,屏女、兽兽门等很多元素。首先,在这里要申明被采访者,即“主宾”,是拥有著作权的,故而撰者署双名也。其次,吾之题设长而驳杂,类于文章,但从文本互动角度看,等同于学术研讨。因而加深了问题厚度,些须被访者逃之夭夭,红尘妮妮不惧而应战,精神可嘉也。再次,要么规避流俗、哗众取宠,要么深居象牙塔、无人问津。此两极端,均不足取焉!但世仅有百家讲坛几人作态于学术么?如何罢黜掉“耶鲁学派”之法,遂以此文案尝试也。
更多妮妮美文请点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