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圣捷 图/ 彭辉
B=《外滩画报》
F= 埃里克·法里纳蒂(Enrico Farinati)
B:在意大利小城布拉布拉等加入“联盟”的城市,人们如何过“慢生活”?
F:
永远不吃麦当劳这样的西方快餐,要吃有机蔬菜、水果,最好自己种植,有条件的最好自己养鸡、鸭、鱼。当地协会会组织活动,吸引非会员的注意,因为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点:
把好的食品原材料、饭店、菜谱互相交流和推荐。
在欧洲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之前,大多数农民都是自给自足的,每个季节会有不同的农产品产出,人们还会因为丰收而举办许多食品节日,但现在这样的活动都消失了。这也是我们所呼吁的一种传统。
B:为什么会选择现阶段还不太可能慢下来的上海,作为Slow
Food新的推广地之一?
F: 就是因为发展过快了,所以需要放松。现在上海一共有6
名会员,规模还不大。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推广活动。在日本,Slow Food
的出现,确实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去年,日本地区主席组织了考察活动,对当地的农田和农民生产状况进行评估和研究,包括工业发展对当地农业的影响、空气和水的污染程度等。他们把考察报告上交都林总部,然后总部拨款给那里,意在鼓励当地农民继续种植某些濒临灭绝的农产品。我们的性质倒和WWF
相似。
B: 对上海或者说对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你如何看待?
F:
中国是人口大国,上海是人口大城。几千年前农民们吃的食物,现在都作为街头特色小吃了—这是我所认为的中国快餐,它有很多种选择,而西方的快餐就是类似于麦当劳等。
B:在上海你会进行哪些推广活动?
F:
刚开始,我在上海与在意大利时候一样,举行一些品酒、品咖啡的活动。我经常组织会员们在朋友的家里各自烧一些菜相互品尝,或者到餐馆去聚会。以后,我准备再组织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美食品尝会,我最新的想法是,召集尽可能多的街头小吃,做一个展览,在摊位旁边,配上图片,不仅有制作过程,还有食品的历史渊源。
B: 如何让普通上海人也能参与到其中,体验Slow Food?
F:
最好多接触大自然。不忘传统,不忘本。每个人家里都有传统的习俗,例如包馄饨、包饺子、包粽子等。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在家里做这些事情了,年轻人可以跟着老人们多做做。我在上海的公园里总是看到老人们在打太极、搓麻将、放风筝,年轻人不是趴在草地上晒太阳,就是躲在暗处亲热。中国的年轻人到处用“酷”这个词,在欧美,会打太极的,人们都会觉得他“酷”。
B: 从Slow Food 到Slow Life,你觉得还需要哪些步骤?
F: 提倡Slow Life
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但现实操作还有很大的困难。大致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草案:
早上起得早一些,一定得有一顿丰盛的营养早餐,中午要与朋友一起享用简单营养的午餐,到了晚上不用工作太晚,关掉手机,扔掉手表。我觉得现在的人缺少一种重要的精神享受—发呆,许多人当意识到自己在发呆和无聊时,总显得焦躁不安,我们提倡每天有一段时间给人发呆。事实证明,在欧洲大街小巷的街边咖啡馆,晒晒太阳,发发呆,灵感不由自主地就送上门来了。
B: 你自己有多热衷Slow Life?
F:
我首先得融入中国的大环境,我经常到菜场买菜,不买半成品,带回新鲜的原材料进行厨艺创新。我每周都要在电话里和我妈妈说一些新发现,然后她在意大利尝试后也会告诉邻居们。除了吃,我还喜欢打麻将,一边打麻将,一边嗑瓜子,太舒服了。我很少去外国人多的地方,我喜欢被周围的裁缝铺、小吃摊、集市等等这些市井的元素所包围,在旧房子居民区边走边看。
B:上海的其他Slow Food 会员,他们都在做什么?
F: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Emiliano
Cecchini,这两天在意大利休假,他长期在上海生活,并有自己的公司,喜欢周游世界,但不抛弃传统。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家乡的农田里种植橄榄树,每年丰收的时候,邻居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橄榄油比赛,看谁家的橄榄树能榨出更多的橄榄油。每100
公斤榨出最多橄榄油的,就是当年的获胜者,当地人会给他荣誉称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滩画报》2007.03.28春季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