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谐永相随
——冯晓泉
曾格格
嘉宾档案http://www.btv.org/btvweb/images/2006-01/20/xin_270103201256861734210.jpg——冯晓泉 曾格格" />
丈夫:冯晓泉,著名音乐人,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员,民族管乐演奏家。
妻子:曾格格,同为中央民族乐团的一级演员,笛萧演奏家。
两个从小不喜欢乐器的孩子却成了一对音乐人,两个不打不相识的冤家却结为一双伉俪,命运磨练并成就着这对金童玉女。他们一路吟唱着《中华民谣》走来,今天又吹奏着龙管凤笛出现在《夫妻剧场》,冯晓泉、曾格格倾情讲述他们琴瑟和鸣的动人故事——
小女孩变成了窈窕淑女
冯晓泉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有一天与同学们搭伴去食堂吃饭,碰见一群刚入学的新生。本班一个女同学忽然叫他,晓泉你看,那个小女孩长得多像你妹妹!晓泉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见一个胖乎乎的女孩,手里拿着饭盆正排队买饭。扫了一眼就过去了,晓泉并未多留意。还有一回晚自习,几个低年级男生来晓泉班上“挑衅”,晓泉抄起自己那把大号玩具水枪勇猛还击,一直把对手赶回自己的“领地”,并在“敌人”的教室里一顿扫射。
一个正埋头专心写作业的女孩子,忽然平白无故被滋了一脸一身的水,愤怒地抬头喝问:这是谁干的?“侵略者”顿作鸟兽散。转身的瞬间,晓泉已认出,这正是那个长得像他妹妹的小女孩。结果可想而知,班主任接到了女孩的“诉状”,勒令晓泉向“受害者”陪礼道歉,还得赔偿笔记本。晓泉去了,反正对他来说,类似这种的赔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来到那位名叫曾格格的女孩面前,嘴里说着对不起,眼睛却看着别处。从此,曾格格记住了这位高年级男生。
别看冯晓泉淘气,学习成绩却非常优秀,学校每年评选三好学生,他都榜上有名。转眼晓泉高三毕业了,学校决定保送他进大学。进入大学,晓泉发现,那个叫曾格格的女孩也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当年那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已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一天,淑女从晓泉的琴房外经过,正听见晓泉在弹奏自己写的音乐。格格在那一瞬间,忽然感觉流行音乐真的很好听,写出这些好听音乐的人也真的很可爱……
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http://www.btv.org/btvweb/images/2006-01/20/xin_270103201256439324419.jpg——冯晓泉 曾格格" />
由于冯晓泉成绩优秀,毕业时有四家文艺团体准备调他,可学校却没有他留北京的名额。那个寒冷的冬天,晓泉骑着自行车,顶着六七级西北风,艰难地在各个单位间穿行,以期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格格一边冒着严寒跟晓泉到处跑,一边安慰晓泉,没关系,就算户口进不了北京,你这人可以留在北京工作啊!一句话,宛如寒冬里一缕和煦的春风,让晓泉的身心都变得暖融融的。
格格的毕业分配也遇挫折,接收单位曾一度犹豫,是否留下一个吹笛子的女孩子。格格直言不讳告诉人家,你们不要有偏见,我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将来一定会给咱们乐团增光添彩。格格的自信打动了这家单位。晓泉则自始至终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在格格最受打击的时候,晓泉热情地鼓励她:你放心走自己选择的路,日后大家都会以你为榜样,以你为自豪,因为你是最出色的。事实证明,这一对音乐夫妻选择了一条正确之路。
晓泉写的作品,第一个听众肯定是格格,他相信格格的直觉。在音乐制作上,晓泉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武断,他写的曲子,格格必须要按照他的创意去表现,可是每个人对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呀,小两口各执己见,少不了吵架,影响了情绪,格格更无法进入演奏的最佳状态。现在,只要格格进棚录音,晓泉就躲远远的,过五分钟去看一眼,看也不能超过五分钟,要不然又吵起来了。吵是为了出好作品,这些年来,在格格的支持下,晓泉的作品源源不断,色彩缤纷,《中华民谣》,《霸王别姬》,《天上人间》……
最珍贵的东西丢了
冯晓泉和曾格格都是从小跟随各自的父亲学习乐器,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演奏家。多年来的学习和演出经历,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谁都不曾想过两人会在一起表演个什么作品。2001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筹备时,导演提出他俩要共同表演一个曲目。于是,晓泉把此前为格格创作的独奏曲《天上人间》修改成为重奏的形式,并按照导演的要求,在同一个曲目中使用了八件乐器,收到了很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从此,在观众的印象中,晓泉和格格夫唱妇随,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过去外出表演,格格自己也能把行装收拾利索,现在有了晓泉,不管是她自己出去,还是两个人一起外出,打理行装成了晓泉的专职。格格有了依赖,有时候就马大哈,那年小两口好不容易攒点钱买的钻戒都给弄丢了,马虎的格格还丢过更重要的东西呢。有一回晓泉和格格跟随制作公司拍电视片,带了一大堆乐器,转换了好几处场景,等拍完外景回到驻地已近凌晨六时。两人疲惫之极,倒头就睡,醒来一清点乐器,格格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她那支最珍贵的龙凤玉笛竟然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