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巴菲特理论研究 |
1、是否具备执行的能力,能力不但包括分析研究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包括品质、性格,后者有时候更重要。
林奇勤奋、果断,巴菲特耐心、专注、目光远大,约翰涅夫坚忍、自制力强,索罗斯快、狠、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性格有时虽是天生,但了解自己的性格弱点,通过纠偏也可能适应优秀的投资策略。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积累,但有的主要源于天赋,林奇、索罗斯式的投资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难以获得的能力。投资不是奥运比赛,选择最简单易行的就可以。
2、如果出现最坏的情况,将会失去什么,是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先要预估策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再根据自己的承受力选择投资策略。年轻人失败了还有时间重来,但中老年人则没有这种承受力,因此年轻人可以选择激进一些的策略,中老年人则应该稳健保守。具备其他渠道稳定获取现金流的人可激进一些,而完全依赖投资的人则应该保守一些。
3、若一种策略存在让你损失大部分本金的可能性,那么即使有再高的潜在收益也不应该选择。
高风险实际并不一定高收益,低风险却可以高收益,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前者呢?如果一种策略成功可以获得暴利,失败则血本无归,这样的策略还是避开为好。
4、投资策略的获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否被长期复制。
很多投资方式可能会获得单次较高的收益,但多次决策的获胜概率较低,这样的模式难以获得良好的长期回报。
5、长期潜在的收益率是多少,能否令人满意。
如果一种策略稳健但收益率过低,例如连通胀都难以战胜,则肯定不是一种好的策略。
6、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和懂得评估策略的正确性以及长期的有效性,错了也能及时改正。
如果投资策略的长期有效性难以评估,则应该放弃。否则会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最后才发现这是无效的策略。
梁军儒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