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要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氏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在进化,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猿猴进化到人类。如果我只学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我将比现在贫穷得多。”这段话是巴菲特实践两种投资策略数十年得出的结论,清晰地表达了巴菲特的态度:格式投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好企业在长期回报中起决定性作用。芒格强调只购买优质企业,格雷厄姆则喜欢买便宜货,而不太在乎企业的素质。这是两种差异较大的投资风格,两种不同的选股标准,跟安全边际无关。芒格并非不要安全边际,反过来看芒格是在便宜货中挑好企业,而排除其他所有股票。
巴菲特也曾经说自己是85%格雷厄姆+15%费雪,一方面表达对价值投资创立者的尊敬,另一方面强调“永不亏损”的重要性。安全边际和成长是事物的两面,缺一不可,也许没必要量化,只是要记住便宜的同时还要好,这跟买入优质企业价格要合理是同样道理。安全边际是防御,成长是进攻,便宜保证不亏损,而长期持有最优秀的企业才能保证获得超额收益。“我将比现在贫穷得多”说明只买便宜货可能比较安全,但长期收益率可能会较低。仅以便宜为标准选择标的,而非长期持有优质企业,每次获利有限,同时决策次数会增加,一定伴随着更多的失误,从而抵消收益。对于一般性企业基本面更容易恶化,从而使安全边际消失。是否真便宜,便宜是否会突然变成昂贵,比起判断企业的前景更困难,特别是在类似港股这样的市场。
便宜是安全边际,既便宜又好是双重安全边际,尽量限制选择标的的范围,只投最好的企业是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最优策略。
梁军儒201203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