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论:悟道投资及投资与周期

(2010-04-08 09:02:10)
标签:

股票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投资与宏观经济及市场周期的关系

如心

投机是暴利和风光的,但是千万不要有一次失败,因为一次失败就可能倾家荡产;
投资是缓慢和难熬的,但是千万不要有一次成功,因为一次成功就可能富贵人生。
何以这么说?
投机之心在贪;
投资之心在戒。
由戒而生定,有定而生慧。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一剑独立天地间

陆游诗曰:“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投资亦如是,要想成为一流的投资家(更不要说投资大师了),更是“功夫在股外”!其实历史上各行各业大家们的成功经验,莫不如是。
“大道至简,行之至难!”从2001.09做投资近8年来,这是我的总体感觉:要做好投资,真是太难了!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了(可不是不需要不需要高文化,朋友!慎言!当然,不能读死书,要读活书,活读书,要学以致用!),绝不是象某些人信口开河的那样“投资很简单”。或者他们误解了巴老的话,或者就是别有用心(有误人之弟之嫌)。所以,我才认为“1.价值投资的“知行关系”。
从哲学的高度看,说价值投资“知易行难”或“知难行易”,似乎都不太合适,价值投资其实是“知难行更难”。任何理论(认识)学以致用的过程,都牵涉到我们自身的许多因素,何况投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投资者自身的理性、耐心和自控力等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就更大了,也更难把握。因此,与其说投资是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不如说投资是一种难度极高的修炼过程,而且永远没有止境。对于想登上投资更高境界的投资者来说,这应该是更重要,也是更难掌握的东西。许多投资者在掌握了投资相关知识,经历了多年投资实践后,之所以很难再提高,皆因为此。”

 

一枝春

你不用也不能什么都懂得。但在某个方面,你必须比市场懂得更多。这个方面,就是你投资的那个方面。实际投资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不用发现所有的错误,你只需要指出,这个地方,它的确错了,我能够确认,然后坚持就可以了。

 

新浪网友

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LIVEMORE依靠经验想去战胜市场,而经验是市场派生出来的。同时,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市场和以前的市场不可能完全相同。经验可以借鉴,但不是决定因素,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LIVEMORE最终失败。

 

水是谁的谁

说白了要从每个投资者自己的内心开始升华,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把投资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而信仰一定是坚定而执着的!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市场上活得够长够好!

 

谷运兵

投资的简单之处让人不敢相信,无数次痛苦的失败和失败之后的思考,终于相信一些简单的东西:
低价是美的;不能靠预测去投资;为高概率机会下注;

 

股民老k

另外周期性行业还有个需求因素,就是在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下,许多企业会破产,许多产能会转移(国内转移、国际转移),当然中国政府延缓或限制了这种破产,因为许多企业是国有企业,这增加了在中国投资周期性行业的难度。
对于那些行业仍然有前途(承担国际转移中,非产能过剩)、企业本身在周期性低谷仍然坚挺、现金流充裕、有很强综合竞争力的,如果价格在净资产附近或以下,还是值得投资的。
银行、保险、汽车、房地产、航运、有色莫不如此。1PB买招行、1PB买平安、1PB买上汽都不错,如果上天赐予这个机会的话。

 

静水潜流

2000后中国周期性行业的加速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事件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于中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尤其是中国人的勤劳所带来的劳动力低廉价格,使得中国的制造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非常高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带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周期性行业因而得到高速发展。
时至今日,世界需求因金融危机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国内需求因人民的收入无法快速增加,国家刺激计划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不可持续,出口额已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继续提高份额需要竞争能力的持续提高,而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因而周期性行业高速发展也将成为过去,长期来看,产能调整不可避免,优胜劣汰、产业升级成为必然。

 

新浪网友

“由依赖"预测"向依赖"反应模式"过渡,从而增强组合盈利的稳定性,是我们这个团队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评论: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预测市场是无效的,所以要向“市场反应模式”过渡。这里把市场的走势看成是唯一正确的基石。承认市场才是永远正确的,这必然又走向了趋势投资。市场就像抑郁症病人,它时而疯狂,时而沮丧,可见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无效的。过渡依赖市场的走势而做出反应,这是典型的趋势投资,那么作者就有可能在6000点杀入,而在1664点出局,这就是“市场反应模式”。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以“价值规律”为反应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的无效性成功实现买入和卖出。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此文作者在向价值投资过渡阶段,仍保留趋势和波段的残余。

   

新浪网友

行业的市盈率合适与否,主要看静态市盈率与预期增长率的比较,也就是PEG。举例来说,以05年业绩测算行业的静态PE是10倍,若预期06年行业增长率低于10%,10倍就不算便宜,如钢铁如汽车;若静态PE是100倍,预期今年增长率是100%,那100倍就不算贵,如券商股,如部分复苏的科技股。
-------------------------------------------------------------------------------------------
评论2)不能同意以上观点。
第一:对于周期性行业关键看其行业的景气度是属于高峰还是低谷。单纯看PEG是不行的。例如:2007年银行PE达到35倍以上,预期08年整个行业会增长率会达到35%以上。那么,按35倍的市盈率是合理的,事实上08年银行业也达到了这个增长率。但是08年银行大跌。因为银行的利差在08年已经在高位,行业景气度处于高位,股市会提前反应。所以如果07年你根据PEG去买入银行股就不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对于稳定增长的非周期性行业PEG法结合其他应该比较有效。

对于周期性行业关键点是行业的景气度处于高峰还是低谷,再结合PEG比较合理。如果行业处于景气度的次高峰,即使PEG合理,但股市价格会提前反应,你有可能会接到最后一棒。如07年的银行业。

 

舟山

从沪深300看,指数又回到了2007年5月,2年半时间,许多人做了无用功,这二年半交易成本不少,如果证券市场年收益率在8-10%左右,按一个月交易一次计算,年交易成本约6%,基本上为税收和券商打工,要做到比市场聪明很难,个人持有申能和雅弋尔近三年,组合与指数差不多,基本上没有交易,作为新手,只能做到这个水平,至于再过三年又如何,不知道。有些消费类的,如茅台和苏宁,股价几乎年年创新高,而特变等制造类企业,很难说,特变97年上市,到05年,股价涨50%,还跑不赢CPI,但其从05年至今,涨了近三十倍,你能说从97年持有特变到05年的投资者水平很差吗?给但斌或江晖下结论为时过早,个人认为林园很有水平,其选股理念很对。

 

新浪网友

一个可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公司,不会是今年增长50%,明年跌40%,如果是这样的公司那要么就不具备竞争力的公司,要么就是周期性行业!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用估值最好是考虑其资产的真正价值!如果非得要用市盈率,则一定要考虑其底部的盈利能力和状况,在此基础上综合你的收益率再考虑安全边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