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年报印象及对两大担忧的分析
(2010-03-04 08:59:05)
标签:
股票 |
苏宁09年净利润增长32%,这是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收入增长17%左右,而净利润增速为收入增速近两倍,反映了优质企业强劲的获利能力。过去几年苏宁综合毛利率、净利润率持续提高,表现出极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未来苏宁在多方面仍存在发展空间,外延扩张潜力仍大,产品线不断延伸甚至于非家电产品,成为中国沃尔玛,定制采购、独家直供合作等新模式占比不断增加,不断拓展出包括3C精品店、乡镇店等多种开店形式。
再期望50%以上的复合增长已经不现实,但20-30%的长期成长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当然由于行业风险性和不稳定性高于消费品行业,在同样的成长速度下,优中选优适当减低苏宁的配置也是合理的选择。
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
即使有影响,也仅仅是阶段性的。2008年家电销售不景气部分是房地产销量下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对收入的悲观预期和恶劣的市场环境导致的消费欲望下降。2010年则完全不同,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加上国家刺激消费的措施,家电购买需求将得到极大的释放。
从房地产销售数据对需求的构成做粗略的估算,2008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约为4亿平方米,2009年由于房地产刺激政策猛增至9亿平方米,剔除商业房产、投资性购房后住宅商品房不会超过5亿平方米,粗略按照100平方米/套计算,销售套数不超过500万套,简单对应新购需求约为500万台(空调可能单户购买不止一台)。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销售量超过2100万台,冰箱超过1400万台,空调超过2200万台,由此可见由于新房产生的新购需求占比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消费升级、旧家电更新和农村才是新增需求的主力军,“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进一步刺激这几大需求的快速增长。总体而言房地产销量下降所带来的影响极其有限。
网络购物的影响
任何新商业模式的初始阶段都会有爆炸性的增长,加上类似京东商城赔钱赚吆喝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网络购家电出现高增长不足为奇。但这种超高的增长率不会长期持续,规模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长率自然会大幅下降,同时规模变大后盈利压力摆在眼前,巨大的价格优势将会消失。另一方面在虚幻的盈利幻想驱导下,新业态出现时大量资本盲目蜂拥而入,良莠不齐,表现在总量上就是快速膨胀。而业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当人们头脑清醒过来而且钱烧得差不多后,必然会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最后有可能出现几个大的幸存者,但在中小企业大量消失后业态的总量增加并不见得一定很高。
网购最后充其量是众多零售模式中的一种而已,不可能替代传统模式。网购对苏宁存在一定影响,但完全没有必要当成洪水猛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苏宁优异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包括苏宁本身抢占网购市场、产品线拓展、采购模式的改变在内的多项因素完全可以抵消这种微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