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个股研究 |
阿里巴巴能成长为全球B2B王者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这里拥有世界数量最庞大的产品供应者,蜂拥而至的世界各国采购者。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B2B网站为它们提供了高效而低成本的营销渠道。马云前瞻性地发现了这一商机,并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一机遇。马太效应将使阿里巴巴的会员数量增长得更快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互联网的第一法则将使阿里巴巴活得更滋味。
B 2 B网站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习惯于享受互联网的免费大餐,现在大部分的注册者都不愿意购买付费服务,包括慧聪资讯在内的国内大部分B 2 B网站处于烧钱、亏损的状态。B 2 B收入模式以会员费和广告费为主,由于免费客户也可以发布、搜索信息和使用一些基本的服务功能,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免费服务,付费会员比率一般只有10%左右。行业盈利的艰难、阿里巴巴遥遥领先的优势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将使其它B2B网站难以撼动阿里巴巴的领先地位。
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现阶段使用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占比不到三成,而这一比率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这一服务。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收费服务将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更多高价值的B2B增值产品的出现也将使客户更心甘情愿地购买付费服务,阿里巴巴近年注册和付费会员的高速成长说明了这一点。会员收费为阿里巴巴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马云常常高调出现在各类媒体,是阿里巴巴的代言人,其雄辩的口才和频频的曝光成为阿里巴巴最好的营销广告。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是其优势之一,两大外资股东雅虎和软银对国际化战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国外客户更习惯于使用国际化程度较高高的阿里巴巴,而很少使用中文进行搜索。近期阿里巴巴的国贸易内和海外扩张已经开始,上市后将加快扩张速度。阿里巴巴中短期高速成长无庸置疑,远期也拥有着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
阿里巴巴的主要数据:
营业收入(亿) | 盈利(亿) | 注册用户(万) | 收费会员(万) | |
2004 | 3.59 | 600 | 7.7 | |
2005 | 7.38 | 0.7 | 1100 | 14.1 |
2006 | 13.63 | 2.19 | 1980 | 21.9 |
2007上半年 | 9.57 | 6.22(预测) | 2460 | 25.5 |
阿里巴巴并非高枕无忧,相反远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对于阿里巴巴的企业用户,腾讯绝大部分用户为个人消费者,其消费品牌特性更明显,阿里巴巴用户的网站品牌忠诚度要低于腾讯。阿里巴巴的庞大规模已经在B2B细分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但对客户没有独占性,同一客户常常会同时在不同的B2B网站注册,客户的粘着度并不高,逊于腾讯由转换障碍和庞大规模形成的双重壁垒,行业的追赶者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细分龙头企业如腾讯、百度等正不断向其它领域扩张,B2B领域也将会成为百度们的目标。同时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原来界限清晰的业务领域开始互相渗透与重叠。阿里巴巴的一些主要产品如“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在本质上类似于关键字搜索、竞价排名、广告位等广告商业模式的混合体。随着其它网络巨头业务拓展的深化,与阿里巴巴的产品将渐渐形成同质化,未来搜索、电子商务等众多商业模式相互融合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各大网络巨头将在多领域展开殊死搏斗,实力雄厚的百度、google、腾讯所带来的竞争远非慧聪等B2B专业网站所能比拟的。近期百度已经高调宣布打造ESE(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务),进军电子商务C2C领域,相信不久将来进入B2B领域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从淘宝网的劲敌拍拍网拥有5000万用户看,腾讯的巨大潜力的确不可小觎,国际巨头GOOGLE的实力更不用说了。因此未来阿里巴巴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现存的专业B2B网站,百度、腾讯等巨头才是阿里巴巴的未来最具杀伤力的竞争者。
未来百度、腾讯等强有力的潜在竞争者变成直接竞争者时,基于它们对网络用户拥有更强的粘着度和影响力,阿里巴巴未必能占便宜。但由于中国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持续高速成长,无论如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阿里巴巴仍然有足够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