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
不可不跌
个人觉得长江电力维持增长应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公用事业类企业增长缓慢的特性大概不可避免。
与国外市场相比较,国内电价似乎还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印象中连印度一半都不到),在能源整体短缺的大环境下,煤炭价格,以致燃煤电站的成本在长期应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其他能源来源(核能,风能,太阳能)或是矿石有限(核燃料),或是技术不成熟。从而电价在长期必然是逐渐上升的。但水电无需考虑太多成本因素,上涨的电价基本转为盈利,这一点要比火电具有太大优势。虽然现在发改委对电价人为限制,但长期上调不可避免。
当然,长电的长期增长模式还没有看到,仅靠收购机组,大概很难有太好的成长性,最后可能会变成现金牛式的企业。
一:关于电力过剩的问题:电力的过剩只是相对过剩,区域性过剩~的确,电力的供求矛盾这两年有所缓解,但,丛长期来看,从全国范围来看,电力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而且,国家现在已经下大力关闭一批能耗高,产出低的中小型火电厂,大力提倡水电,风电,核电等环保用电!即将到来的竞价上网格局中长电拥有优先上网的天然优势!长电是属于公用事业类企业,电价不会象其它商品任意涨价,但会有控制的逐步上涨,这是必然的~
二:关于其成长动力的问题:其成长动力一是来源于收购机组(单价上百亿的机组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二是来源于电价的上涨~第三,大家不要忘了,由于其充足的现金流,长电是真正的资本运作高手!投资建行.广州控股,上海电力,湖北能源等一系列漂亮动作使得长电在今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排名第一,获得公司债第一单的可能性极大!从长远看,长电的投资动作会越来越大!
我认为,长电在未来至少5年的收益是稳定的,也是可观的~
那年
1.目前上网电价约0.25,大大低于平均水平,最近三年没有上调过价格。且跟两大电网公司签有包销协议。
2.公司的成长性体现在未收购三峡机组和建设中的金沙江。至于920项目和其他股权投资,不过是用来润滑利润波动的手段。
3.个人感觉,公司的行政色彩太浓,股东利益很难得到最大化,这点跟苏宁电器没得比。未来,就看机组的收购价格是否能让股东接受了。
4.还有,三峡工程以目前的眼光看,还是不应该建设。对气候和生态,真的没有负面作用?我很怀疑。
Laoba1
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是英、法、德三国总和的2.4倍,除了已经建成的5亿千瓦,尚有2.2亿千瓦在建。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999-2010年间的小火电关停清单,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共计1200台机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2%。
关停量远小于新增量,宏观调控经济及节能减排的负面效应会渐渐显现出来。即使未来电价维持稳定水平,长江电力也只能属于缓慢增长型企业,难以获得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投资僧
我最担心是地下电厂那六台机组,是计划外项目。如果卖给长电必然增加成本分摊效益。如果不卖给他们投产后也要分流来水强走一部分长电效益。(其实设计的二十几台机组就已经达不到满负荷了)这在长电招股说明书中是没有的内容。所以我已经全部的离开了长电。但长电仍然是一个投资的好标的,我同意那年的观点管理层行政性太浓无法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新浪网友
好文章,企业的高成长其实就是挤泡沫的过程,良好的成长性会将过高的估值降低,因此前者的确定性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以丽江旅游为例,它的主业单一成长性很好计算,以目前的价位计,两年后市盈率为23,这种垄断的高确定性小盘绩优股即使从目前来看也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危柳
成长固然重要,但如果为未来的成长付出了过高的价格,收益将会变得平庸。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是非常好的企业,可以少量配置。
如果要配置比较大的量,
一定要是低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机会。
巴菲特为什么希望永远持有?
个人观点:
巴菲特多次强调投资的长期目标是税后复利收益最大化,“我们的标准不是追求短期的帐面盈利最大化,我们的目标是追求长期的净资产值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巴菲特“持续不断地从不同的投资方式中寻找用数学期望值计算后税后收益最大的方式”
那么最后得出符合税后复利收益最大化这个目标的投资方式是什么呢?
1.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来说是称重机,短期难把握,长期来说持有价值能持续增值的公司就可以稳定盈利。
2.复利的奇迹,需要时间、稳定的收益率才能实现,且微小差异的收益率会导致最后复利累积结果巨大差异。
3.长期持有,降低交易成本,可提高每年的收益率。
4.具有安全边际或合理价格的可买入的好企业不多,不是每时都有。
5.资金量大,找到适合买入,而且象可口可乐那样能容纳那么大资金量的公司不容易。
6.长期持有,可以尽可能减少缴纳资本利得税,使税后长期收益最大化。
这个资本利得税很厉害,如果持有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卖,那么也就那么久才交一次,而如果交易频繁,每年都交,假设每次20%,那对每年的收益率影响多大啊,经过复利的作用,就导致长期持股和频繁交易的最后长期累积税后收益的巨大差异。
上世纪90年代末,可口可乐PE去到最高的时候,巴菲特为什么不卖出?
可口可乐基本面没问题,还在增长,还在不断产生现金,那么好的企业,容纳了老巴那么大的资金量,每年那么多的分红,要是卖了,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能以合理价格买入的容纳那么大资金量的企业?还有,卖了就要交资本利得税了,可不少啊,好象有十几二十亿美金的额度。而且,谁知道市场会怎么变化呢?部分高抛低吸当然可以,不过考虑资本利得税的因素,值得吗?也许一番操作下来,获得的盈利空间还不够交资本利得税。
当时为什么不卖?以上只是个人猜想,实际原因只有天知道,他知道,如果他不具体说出来的话。
不要忘记了,他做决定的时候肯定要根据是否符合“税后长期收益最大化的”这个目标来衡量的。
所以,长期称重机规律、复利、大资金量、资本利得税等等因素决定了巴菲特选择以合理价格买入超级明星股并长期持有的主要投资方式,以实现追求税后长期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对于我们来说,与巴菲特的区别有:
1.我们的资金量比较小;
2.我们不需要交纳资本利得税。
那么,符合我们的“税后复利收益最大化”的长期目标的投资方式是什么?
思考:
卖出 过度高估,透支了3年以上赢利的个股,这种方式对于我们来说,符合这个目标吗?
高大力
我接着说.中国要想出巴菲特比教难,美国花了200年,
我们只有18年.我也是价值投资者,我的观点就是巴菲特比教难学.中国没有做空机制,基金只要做多,就没人能难的住<没风险>,国外就不一样,你拉高股票,就会有人和你对着干,拉高者就要看看值不值.
最近的权证,有人挣了1000万,有人亏了.就是没做空机制.例万科20亿权证,开盘0.8元我卖光了<价值为0>,在香港每支权证都有做市商.只要你敢抄,叫你变成索罗斯.中国没人管.
我认为A股就是一个让广大有闲钱的人,开心的地方.找个乐子.上班打发时间的事.赢就开心,输了也要输得起.别骂人.
巴菲特绝不会在A股上持有茅台....
以我的判断:他的中石油是港H股,PE24.如港股突破25OOO,他还会再减持.
记住巴菲特也经常卖股票,白银,估空美汇.石油..
它有些股票是非上市公司,卖不了.有些是股价不高,不需要卖...
本人的价值投资法则:多看,多学,多听当一名图书管理员..没有固定的法则,有了自己的安全边际,就买.
何时卖不知道.要在股市最后一个倒下.
Laoba1
石油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也许巴菲特觉得油价已经接近顶部区域,或者说已经没有充足的上涨安全空间,所以战略性退出。投资周期性行业就是要有前瞻性。
危柳
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
如果现在有一只股,市盈率20多倍处于合理范围,中报主业比去年增长超100%,从现在开始,在一年内的产能增加将超过100%,另外按照规划未来3-4年的产能比现在翻3倍以上,行业内具有极其优异的成本优势,不到1.5亿的股本,预计产品所处的市场1-2年能保持供求平衡的格局。
这样的股,你不需要去精准的计算07年收益多少,08年收益多少,有个保守的估计就好,你只需要知道,影响企业业绩的关键你把握住了,保守估计1年内即使股市行情很不好,你基本不会亏本,如果行情合理,那就有翻1倍或更多的可能。
关键的东西你把握住了,计算的精确与否不是很重要,毕竟我们不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当然如果能算得越精确会越好。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模糊的正确吧!
A股泡沫什么时候破裂?也许明天,也许下个月,也许2年后...,这个问题只有上帝知道。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泡沫破裂的时候,股市80%投资者亏本的铁律再次显示其不可抗拒的威力。
刚看了一篇文章,竟然说美国伟大的投机家李佛是死在1929年崩溃后的抢反弹上,可惜了,本来作大空头赚了那么多钱。
教训啊,高位下跌别乱抢反弹,不要以为每次都象530那样很快弹起来再超越。
当然,如果符合价值投资的,那就抢吧,坚决抢你没商量!
Laoba1
单纯一两个细节就下判断,有时正确,有时会被误导。但如果从战略的角度考察,则判断的准确率就会高很多。细节只是战略下的一小部分,从战略的高度观察才能看清事物的整体轮廓。
盲人摸象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投资系统和投资心态是投资的两大决定因素,有了好的投资系统还要有良好的心态执行,心态决定执行力,两者缺一不可。
新浪网友
肯尼斯费雪的选股标准
1,避开PSR超过1.5的股票,任何PSR大于3的公司决不要碰。
2,积极寻找PSR低于0.75的超极公司。
3,任何超级公司的PSR涨到3至6之间时,要卖出持股。(一些只有收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特殊行业例外)
4,别买PRR高于15的公司,PRR低的超级公司多的是。(针对科技类公司)
5,负债比率低于35%
6,最近5年平均营收成长率≧15%
7,最近5年平均税后净利率≧5%
8,进年来,除了PSR指标外,费雪还相应的考虑了yield指标
水七
我对Laobal的文章读得也比较多。个人支持选股票是一定要看这些财务指标的,但不光是看,而是要比较:
1)同行业比较,所跟踪的公司在同行业中算老几?财务指标好,不等于有投资价值,楼上已有人说过了,股价已不低的情况比较多,如果正好碰上了股价还没表现,也要多份心眼,是市场错过了,还是另有原因?
2)和自己比较,与以前相比,有没有长进?这是发现投资价值的好来源。许多财务指标开始好转或者向上出现拐点的公司是我们投资的首选。
3)看财务指标是静态的数据,除了上面所说的比较,还在跟踪基本面的变化,上市公司经常发布的消息就是我们动态评估其未来价值的好帮手。
另外,我对巴菲特的很多重仓股都是周期性.垃圾股.没成涨的股的看法是:巴菲特应该是从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基本面看到了公司的未来价值相对于现在的垃圾现象具有了明显低估,就符合他的价值投资的原则,即买进价值明显低估的公司,然后持有至高估为止。这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内涵。
危柳
买股票不是买企业的历史财务指标和目前财务指标,而是买企业的未来。
财务指标能大概告诉我们企业的历史和现在的业绩如何,但并不直接告诉我们企业的未来会如何。
财务指标只是我们了解企业的一个角度,就象机械作图那样,对一个物件有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等等,通过这些图形才详细了解物件的结构。
根据财务报表出来的财务指标数据,告诉了我们历史和现在的财务情况,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这些财务指标情况,以及其它很多方面的信息如市场供求、产品竞争力、行业竞争情况等等等,去对企业的未来作出判断。
现在财务指标好,并不代表企业未来会好;
现在财务指标差,并不代表企业未来会差。
重点不只是看财务指标给你什么数据,而是你要从这些财务指标数据还有结合你对企业其它方面信息的了解,看到企业的未来会是怎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