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网友跟帖精华(十一)

(2007-10-15 09:45:37)
分类: 精彩跟贴精华
 

思想的沙漠

最高境界也许确实是“忘记”,我身边的两个朋友也许有一定参考意义,一个朋友是在2001年用友软件上市当日70多元的高价买入,当日买入即被套住,此后绝望之后,朋友再不看股票,基本上就忘记了这个股票,这几年来总是忙别的事情,结果前段时间猛地想起还有股票这回事,一看之下,股价已经涨到原来价格的2.5倍,他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经验,相比较6年收益150%,也不算高,但是相比市场上大部分股民以及可怜的银行利息,平均每年25%的收益,他已经很欣慰了。另外一个朋友可谓业界高手,做过操盘手的,技术、基本面、趋势分析可谓无一不精,可是他最经典的投资案例,却是他13年前儿子出生时,为了庆祝儿子来到这个新世界给儿子买的“新世界”股票,13年,历经无数的涨涨跌跌,熊市牛市,到现在,一算账,已经涨了5-60倍,我问他,你要是按照别的方法做,这些年是否有这个收益,他说那做不到。这个就是“忘记”的结果。
当然,也有人说要是你买的是当年的长虹,到现在还没解套呢?其实只要精心挑选4-5只股票买下来,即便出现一个97年买的四川长虹,但是其他几只股票,要是能够有两只涨的很好,其收益也许就会远远超越每日进进出出的收益,当然,最好还是买进那些管理规范,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的股票,这样数年下来,收益还是会让你大吃一惊的,这期间你唯一要关心的就是这个企业是否还是管理规范,是否开始走下坡路,行业前景是否便坏,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就是你卖出的理由。

 

危柳

舍为不败,击必胜!
放弃自己难以把握、胜率不高、超出自己能力圈、起码是目前自己不好把握的机会(这些机会当中有后来证明是可以成功的机会,但超出了目前自己能力范围),放弃是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
集中兵力出击自己可把握的必胜之机!
在操作上,如果没有可把握的必胜之机出现时,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

 

Laoba1

基本分析首先要弄清楚决定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和好企业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特许经营权、ROE、自由现金流、净利润增长率等,然后是熟悉行业特性,其他的当然了解越多越好,但若把握了正确的大方向,也未必要很专业。

 

丰富

现在持有茅台,是为什么?是有确定性还是没有确定性?如果是有确定性,那实际可以买;如果是没有确定性,不但不该买,是不是连持有的合理性都没有了呢?可那为什么还要持有呢?我总感觉,这里有些哲学的东西,有点艺术的意味。希望laoba1能指教。

 

Laoba1

“又然后判断那价格比现在高的时候就有了确定性了呢?”
是指那时的业绩成长已经成为现实,所以有了确定的安全边际。
指的是以业绩冲减高估的确定性,万一我们预期的确定性不能实现时,投资者将面临较大损失。但若有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即使我们预期的确定性存在问题,损失也较小。之前已经持有的说明成本很低,不存在损失的问题,只是利润多少的问题。

 

危柳

买入和持有是两码事!
我不赞同"只要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们没有卖出股票,我相信随时介入都是好时机。"
好的投资确定性很重要.如果你能确定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该公司还存在并且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而你也有足够的耐心准备持有那么长的时间,那么现在股价透支未来2-3年对你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而如果你只能确定未来3-5年的事情,那么已经透支2-3年股价的个股就不值得买入了.
"未来?未来我们都会死掉"不记得哪位名人说的这句话了.未来十年以上的事情我是根本无法把握的,也许战争\也许萧条\也许内乱和动荡\也许...,谁知道?对我来说是心里没底的,但是两三年或者3\5年的未来还是比较容易看清,容易有底.
林园说,"我能算清楚未来3年的帐,所以买入",他很十拿九稳的知道自己的投资对象是个什么样子,确切知道自己肯定会赢.而对于3年以上的事情,他说"把握不了".
投资,不是为了价值而价值,也不是为了成长而成长,而是为了获利.
如果能确定某种投资标的能在2个月给我带来6%以上的零风险回报,确定性可以说100%的,那我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投资,虽然时间比较短.
所以,要投资的时候,不妨想想:我熟悉投资对象吗?在我能力范围内吗?确定性有多高?对这个买卖或生意你心中有底吗?

 

丰富

感谢laoba1兄的回复。买入与持有的不同,似乎是买入尤其强调安全边际,而持有似乎不太重视这一点,持有似乎重视的是享受市场的泡沫激情,或者是重视跟随企业的成长(尽管确定性可能是不大的)。但我感觉这里似乎不太容易分得清楚,往深里想,更象是个关于投资者的心态问题:缺乏安全比际的买入,一遇市场动荡,容易干扰投资人的客观判断;而具有安全边际的买入,则可让投资人心态平和。但可能并不是心态平和的买入就是投资人有赚厚利的成算,更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因此对不确定的市场和不确定的公司前景都可以从容一博了。
laoba1兄的回复使我警醒,相对客观的安全的买入和保持有安全感的从容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前者说明耐心等地的重要性;后者说明,对买价低的战略性仓位一定要有所保持,这也是从容心态的一块基石。

 

轩墨

laoba1兄,你好!
请问茅台,云白药,张欲苏宁等中国目前市场上最有价值的股票,虽然现在的PE都高估了,但是如果他们的增长率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并从较长远的角度来看,也可能使他们的PE降下来(2-3年),这样也就意味着,现在投资这些股票依然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不知兄是否同意?
盼赐教!谢谢

 

laoba1

这涉及到对安全边际高低的要求和愿意接受风险的程度,也可以说是亏损的概率问题。现在买入这些股票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也很低,也许小于20%,但请紧记巴菲特永远避免亏损的教导,谨慎的投资者要求的也许应该是95%或99%的盈利确定性,所以选择等待。另外也要考虑未来的盈利率,买入价越高,未来的获利率就越低。

 

荒野的呼唤

您的困惑我想可能在于您低估了内在价值.
在3000点清仓,现在回过头看表面上是错误的,因为毕竟到了4300多,现在也3900多.但我想实际情况可能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取决于持有的股票是否市场高估的特别严重,所谓看个股,不看市场.我现在发现杰出的企业提供的业绩给投资人惊喜的时候要比意料中或失望的时候要多的多,所以不是基本面发生变化\高估特别严重\发现更好的投资对象还是坚定持有的好。

 

青果

价值投资把股份看成是企业的一小部分,他们期望自己的财务命运由企业的发展命运来决定,因此,价值投资者只会投资于极少数优秀的公司,而优秀的公司其特点之一在于长命、持续快速成长,投资后,只要耐心持有,经过10年、20年,其每股收益按复权计算将会增长10倍、100倍甚至1000倍以上!相应的,股价复权后也会增长10倍、100倍甚至1000倍以上,平静地取得异常丰厚的收益!

 

新浪网友

长线和短线之争,价值投资和价格投机之争,我觉得没有多大意义;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果你是一个价值投资者,那你就去坚持你的价值投资,如果你是一个价格投机者,那你也去坚持你的价格投机,并偏执地走下去.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这就好比专业化和多元化之争,这么多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各自都能找到成功的企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价值投资和价格投机者们也一样,价值投资者可以搬出巴非特,价格投机者一样也可以搬出江恩.这也好比少林和武当之争,到底谁胜谁负不得而知,其实,在自己各自的领域都有高人.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又何必要苛求一致呢,只要你认定了一条路,那你就偏执地走下去吧,我相信都是有机会到达光辉的顶点的!

 

Laoba1

回复:江恩的实际战绩并不出众,而且以投机最后大成者我还没有听到过,反而有著名的投机家李佛莫尔最后落得自杀的悲剧收场。投机失败的概率远高于投资。

 

baybridge

技术论者的基本信念是根据过去的历史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这种时间上的关联度,不是说绝对没有,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市场参与者随股价波动而产生的心理波动。如果市场是全封闭的,也就是参与者除了看到股价的变化外,不知道其他信息,那么技术派说不定有用武之地。而事实上,这个世界在不断地发生出对金融市场有影响的不可预测事件,有的事件可以大到让原来的买入者变成卖出者。让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来个急剧反转。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坚定的技术派,受打击程度越大。这个世界上突发事件是非常之多的,这就让很多技术派的投机家顷刻间破产。自杀的投机高手何止一个李佛莫尔啊。

 

夏至老牛

相对而言,寿险比财险回报率要稳定,现在国内生活发展很快,保险渗透率低,未来的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的.平安的业务主要在财险,混业经营更高些,其财险的风险更大些,多元化可以分散些风险,但是混业经营对于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保险和银行的经营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国外投资者的竞争在短期内不会构成实质威胁.浮存金的应用效率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比较之下,我认为在可预见中期内,人寿的竞争力要比平安强一些,平安的风险稍大,长期来看,不确定性还很高,无法判断谁的能力更强

 

夜思

很喜欢这种很客观的分析。即使这种分析可能错误或者有很多个人因素。不喜欢那种一棒子打死似的,或者没有根据漫骂似的评论。
说实在,自己还是很喜欢平安和保险的,主要是基于中国的极低的投保率。本人除了单位的保险,剩下的什么也没有。以及这两个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这两个公司在国内网络建设是非常庞大的,尤其人寿,在很多的农村可以看到大幅的标语,就象移动和工商银行。从个人的感觉看,即便将来国外的保险公司进来,自己的投险选择也是国内保险公司为主。
长期看,或许成长性不是很足,但是短期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可观的。长期而言,它们的稳定性是可以乐观考虑的。所以,自己选择了持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