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补锅法锯箭法原创医院故事管仲李宗吾厚黑学杂谈 |
分类: 医院故事和健康演义 |
补锅法:做饭的锅漏了,主人请补锅匠来补。补锅匠一面用铁片刮锅底煤烟,一面对主人说:“请点火来我烧烟。”他乘着主人转背的时候,用铁锤在锅上轻轻的敲几下,那裂痕就增长了许多,等主人转来,就指给他看,说:“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油腻了,看不见,我把锅烟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主人埋头一看,很惊异的说:“不错!不错!今天如果不是遇上你,这个锅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补好,主人与补锅匠,皆大欢喜而散。
有一年的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和南斯拉夫队在小组赛的最后相遇了,离比赛结束还有8秒钟,保加利亚队领先2分;而因为是单循环累积积分淘汰赛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够五分才能确保小组出线。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在最后的时间拿下必须的3分时,保加利亚队主教练叫了暂停。不久后,比赛重新开始,只见保加利亚队中锋带着球就往自己队的球框带。砰,球进了,所有人目瞪口呆莫名其妙。嘘——裁判鸣哨进入加时赛,这是对手和观众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结果双方从零开始公平竞争,最后,保加利亚人一鼓作气的赢了八分,小组出线。
实施补锅法的技巧如下:首先要将问题扩大,比如将小洞敲成大洞,证明我技术好、我能补,别人没办法补;而且督促主人痛下补的决心。
临床上,很多患者有些不痛不痒的毛病、不适,常常懒于医治,即使找了大夫,大夫要求他治疗,他也常常不给予重视,拖托拉拉,就把轻病拖成了重病,急性病拖成了慢性病,常常就不好治了。我在医院里常常看到患冠心病、高血压或者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就往往如此。偶尔心绞痛没有心肌梗死没有危机生命;只是血压高没有脑出血没有偏瘫;只是偶尔憋憋气没有断气……那些患者常常把医生的药物仍在一边,把医生要他们戒烟戒酒的警告当作耳边风。突发心梗濒死感或者脑梗偏瘫不能动弹或者严重憋气到没有呼吸上机了,才开始老老实实规律治疗。要是一开始就将问题扩大,往往能够引起病人的重视,最后的效果却是最好的,正如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的例子——失小获大。
锯箭法: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干锯下就完事。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找内科好了。
在此处并不是推荐推委其辞或者不全面诊治疾病,而是推荐其先处理关键问题的思维方式。若中箭,首先不能拔——拔了就会引起大出血,反而使得问题越来越糟。所以,第一步先锯下箭干是正确的。接下来才需要综合评估衡量各方面情况决定最佳的处置方案。临床上也是如此——一来如果不把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解决,病人觉得大夫技术不行,不信任或者不配合下一步的治疗;二来一开始就打算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个肠梗阻的病人,应该先解决梗阻再寻找引起梗阻的原因,最后解决本质问题;如果是个喘憋或者出血的患者来了,首先应该让他患过气来/止住血,然后才可以慢慢寻找病因。
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管仲是中国的大政治家,他办事就是用这两种方法。狄人伐卫,齐国按兵不动,等到狄人把卫绝了,才出来做“兴灭国继绝世”的义举,这是补锅法。召陵之役,不责楚国僭称王号,只责他包茅不贡,这是锯箭法。那个时候,楚国的实力,远胜齐国,管仲敢于劝齐桓公兴兵伐楚,可说是锅敲烂了来补。及到楚国露出反抗的态度,他立即锯箭了事。召陵一役,以补锅法始,以锯箭法终,管仲把锅敲烂了能把它补起,所以称为“天下才”。
明季武臣,把流冠围住了,故意放他出来,本是用的补锅法,后来制他不住,竟至国破君亡,把锅敲烂了补不起,所以称为“误国庸臣”。岳飞想恢复中原,迎回二帝,他刚刚才起了取箭头的念头,就遭杀身之祸。明英宗也先被捉去,于谦把他弄回来,算是把箭头取出了,仍然遭杀身之祸。
其实一共九法,不知其他启发在临床上是否使用(个人觉得做一个平庸本分不出岔子的医生这些的确很有用,但是要想成为旷世奇才这些原则是否和精英意识完全相背道而驰)——
一、踢球法。不好办的事情轻轻地踢出去,为什么要“轻轻地”,因为踢猛了会弹回来。
二、 闲置法。不好办的事情先摆在一边,静观其变。
三、拖拉法。不好办的事情慢慢地办,拖拖拉拉,办办停停,拖它个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两年三年,静观其变。
四、补锅法。锅的裂缝本来不大,一阵敲敲打打,故意把窟窿搞大,才来收拾,方显得有大功绩。
五、锯箭法。有人中一箭找的是外科,外科医生把箭杆锯断,至于取箭头留待内科医生处理。
六、上交法。不好办的事情早请示晚汇报,充分尊重上级,由上级做主。好办的事情当然自己做主。
七、下压法。不好办的事情丢给下级解决,要相信部下的智慧,相信他们能把一切处理好。
八、含糊法。不便于明确表态的事情一概含糊应对,签署意见为“酌办”、“值得考虑”、“请按政策处理”一类摸棱两可的东西。
九、虚无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于是事情得以完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