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健康/保健分娩实习医生医院故事西双版纳产妇 |
分类: 医院故事和健康演义 |
前文提到:产前检查意识有待加强。然而,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人生孩子还是在家中生——请接生婆或者巫医到家中接生。也许对许多读者来说,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这是真是存在的。(例如,我就是在家里生的——据说是我妈在家里走动的时候,抬脚跨家里的地门槛,我就咕咚一声掉在了门槛下的狗洞里了,所以我天生就很喜欢吃骨头。我弟弟、妹妹也是在家里生的。)
暑假,去了一趟云南。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寨子里,石灰涮写的宣传标语不时跃进眼帘——
“分娩到医院,母子都平安!”
“家中生娃,危险太大!”
……
我以为这些标语是过时的口号,是很久以前遗留下来的。一问陪同的朋友,居然说是新刷的——原来当地寨子里的寨民,还有一部分人都是请接生婆回家生——一个原因是她们的传统和祖训认为出门生孩子不吉利;第二是她们许多人没有去医院的意识,习惯了祖祖辈辈在家中生孩子的习俗,而习惯是难以打破的;第三,很多人觉得接生婆接生费用比较便宜
然而,家中分娩,往往带来更多的风险——
一、胎儿死亡的风险增加。滞产、头盆不正胎死宫内、产伤等风险均增加。如果胎儿脑袋比孕妇骨盆出口大,宝宝是出不来的,在医院可以转为开腹手术将它剖出来。但是在家中无法改为开腹手术,只能左右不是,将胎儿活活卡死在孕妇的骨盆出口处。而且家中一般没有监护设备,不能及时发现宝宝的危险。
二、孕妇当场大出血等风险增加。胎盘滞留、子宫翻转脱出、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等危险的发生率均增加。
三、孕妇感染的风险增加:家中的环境毕竟无法和医院比,而且消毒、无菌也做不到位,往往会增加产妇感染的风险。
四、其他:如家中无法供氧、急救,猝死风险增加;家中没有吸痰管,宝宝气管和肺里的胎粪、血凝块、羊水吸不出来,导致宝宝窒息的风险增加……
据卫生部统计,中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解放前不到30%,1990年51%, 2000年提高到76%;孕产妇死亡率,解放前达150/万, 1995年62/10万, 2000年降低到53/10万。要是和民国初比,乖乖,那就更加了不得了。
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促进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那是自然的:剩下来不久就死了,寿命算0,一下子得拉下好多;而孕妇年龄也偏轻,她们的死亡也会把平均年龄拉下不少)。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1.8岁,是解放前35岁的两倍。
在全国很多省市,都已经明文出了规定禁止接生婆(无行医执照)接生或者有行医执照却违反医院规定私自到孕妇家中接生。接生婆这个职业正在逐渐消失。那接生婆这个职业的消失会不会导致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消失呢?也许会有,但是,但大部分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有个叫李甫春的家伙(据说是个社会学家)说:“存在了上千年的接生婆的 ‘失业’,某方面讲是社会进步的的一个表现。”我表示认同这个观点。
虽然提倡去医院生,但是,假如有那份心却没有那份力的时候——比如说急产了,还来不及赶到医院就要生了,该怎么办?找到一篇不错的网文,附在后面。
家中急产
http://www.i120.net/gestation/bear/show.asp?list=150301
当发生急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