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实习医生健康/保健巨幼细胞性贫血医院故事 |
分类: 医院故事和健康演义 |
我们医院有一知名老教授,最近身体不好,食欲越来越差、越来越瘦,把医院里的领导吓坏了,还以为是恶性肿瘤呢!赶紧查找病因,原来是贫血!——老教授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吃的少,而且不注重维生素的补充,结果维生素B12和叶酸都缺乏,得了巨幼细胞贫血。虚惊一场!赶紧补充上维生素,状况大为改观。
我知道此事之后,赶紧也去买了一瓶复合维生素,防患于未然吧!
科普: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都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还可以有原位溶血,出现黄疸。维生素B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维生素B12缺乏尚可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
最主要临床类型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叶酸缺乏为主,我国以西北地区较多见,主要见于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常有营养缺乏病史,新鲜蔬菜摄入少又极少荤食,加上饮食和烹调习惯不良,因此常伴有复合性营养不良表现,如缺铁、缺乏维生素B1、B2、C及蛋白质。本病好发于妊娠期和婴儿期。1/3妊娠妇女有叶酸缺乏,妊娠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和产后,感染、饮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合并溶血、缺铁及分娩时出血过多均可诱发本病。婴儿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好发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尤其应用山羊乳及煮沸后的牛奶喂养者,母亲有营养不良、患儿并发感染及维生素C缺乏易发生本病,维生素C有保护叶酸免受破坏的作用。
怀疑有巨幼细胞性贫血者,可以查血细胞形态(MCV常大于100μM3,MCH常大于32pg,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呈增生象,巨原红及巨早幼红细胞可达半数以上)、血清维生素B12测定(正常值为200~900pg/ml,低于100pg/ml诊断为缺乏)、血清叶酸测定(正常血清叶酸浓度为6~20ng/ml,叶酸缺乏者常低于4ng/ml)。
治疗:缺啥补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如果二者都缺,一定要先补叶酸或者同时补,不能只补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B12能产生代谢叶酸的辅酶,单独补充维生素B12会加剧叶酸的缺乏。此外注意有否合并缺铁,若是应及时补充铁剂。严重病例补充治疗后,血钾可突然降低,要及时补钾。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B1和B6。
预防: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品。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食谱。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