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游记
2025-02-11 14:52:10
标签: 宁夏 银川 西夏陵 元昊 党项族
西夏王陵游记
时间:2024年10月30日
地点:兰州——宁夏西夏陵——吴忠
到现在为止,我几乎走遍了全国31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都是自驾深度游,唯独宁夏仅擦过一次边,走了一次南部的六盘山。
西夏王陵是我很早就想去看看的景点,可是总下不了决心专门去一趟。这次是去新疆回程途经兰州,要在兰州停留几天,我和夫人本想去黄河石林看看,上了高速,看到去银川300多公里,便头脑一热,一脚油门来到了慕名已久的西夏王陵。
银川环城高速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西夏陵博物馆,迅速浏览一遍,先弄清楚西夏陵的由来。
西夏陵是公元11——13世纪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的陵墓群遗址,分布在贺兰山东麓,陵区南北长、东西窄,沿贺兰山走势分布,自西南至东北共有九座王陵。王陵西靠贺兰山,东向黄河,风水不错,颇得中原文化的精髓。
西夏陵区位图
党项民族兴起于唐、宋,以夏州为中心不断向西开拓,最远达到了敦煌以西。1038年元昊称帝,自号“大高白国”,西夏国正式建立,传位十代,历时190年,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
夏宋战争
蒙古灭夏
彩色木雕西夏武士佣和女佣
西夏学习中原文化,重视教育,弘扬藏传佛教,在汉字基础上创制了西夏文字。无独有偶,同一时期的辽国契丹族、金国女真族也都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不过他们的文字和汉字很接近,唯独西夏文字更加复杂,笔划多如牛毛,简直是画蛇添足。
西夏文字创建
西夏文多如牛毛的笔划
文字
对照
辽国契丹文
西夏崇尚佛教,在西夏境内大建佛教寺庙和石窟。
敦煌、张掖、武威都属于西夏地盘,可以说控制了河西走廊。
以下为甘肃瓜州榆林窟壁画:
壁画和供养人
榆林窟壁画《犁耕图》
西夏彩色
五男侍木版画
迦陵频伽——妙音鸟(出土于3号陵献殿)
摩羯(出土于3号陵陵城南门遗址)
力士志文支座(出土于3号陵碑亭内)
德国飞行员于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3号陵
展馆内容实在是丰富,五点钟才看完了展览,我们赶紧入场去看实景,陵区面积广大,在贺兰山的衬托下无比苍凉壮观。陵塔的形态近似,都是呈馒头状,但有的扁平一些,有的高耸一点,各具特色。北部的陵墓似乎还未开放,仅开放了南部的一至四号陵墓,我们从三号陵墓看起。
陵区场面
三号陵位于陵区中部偏南,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建筑形制颇为特殊的西夏帝陵,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嵬名元昊之泰陵。陵区四角有四座角台,由陵城、月城、碑亭、阙台等形成周围建筑,宏伟的陵塔矗立中心偏西。据考证陵塔表面原来应该有数层琉璃外檐,形如宝塔,而今则只剩下逐层夯实的黄土,形如草垛或者说大馒头。在三号陵周边发掘出许多精美琉璃构件,现在在西夏陵博物馆中展出,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3号陵远景
3号陵近景
在三号陵徘徊良久,感叹其巍峨,似可看到墓主人生前气吞山河,唯我独尊的气势。
坐区间车去看一、二号陵,它们坐落在陵区的西南端,相互衬托,互为犄角。建筑形式基本相同,陵塔外观和四周形制基本一样。这是两组恢宏的建筑,在远山的衬托下格外好看。
一号陵远景
以上是一号陵
以下为2号陵:
暮色苍茫中赶紧往四号陵出发,中途还要换乘马车,马车夫贴心的等待着我们,知道我们是最后一组游客。马儿在苍凉的原野上奔跑,道路两旁是秋天的荒草和稀疏的矮树。
四号陵坐落在山坳中,紧邻山脚,暮色苍茫中更显凄凉,建筑残破不堪,陵塔的形状似乎也不太美观。
4号陵全景
四号陵近景
暮色中的四号楼角台
天色已经完全昏暗下来,大地开始沉寂,我们乘车往景区大门走,天上若有若无的几点星光在闪耀,远处博物馆稀疏的灯光指引出口位置。我有点无语,心情复杂,感慨万千。天下兴亡,世事变迁,不喜不悲,以史为鉴。
回程在地下通道中翻拍几张展出的优秀照片:
回程住在了宁夏吴忠市,没想到这里竟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酒店的楼下有特色餐厅,提供吴忠早茶。“游在宁夏,吃在吴忠”,一次不错的体验。
吴忠美食
西夏王陵游记
西夏王陵游记
时间:2024年10月30日
地点:兰州——宁夏西夏陵——吴忠
到现在为止,我几乎走遍了全国31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都是自驾深度游,唯独宁夏仅擦过一次边,走了一次南部的六盘山。
西夏王陵是我很早就想去看看的景点,可是总下不了决心专门去一趟。这次是去新疆回程途经兰州,要在兰州停留几天,我和夫人本想去黄河石林看看,上了高速,看到去银川300多公里,便头脑一热,一脚油门来到了慕名已久的西夏王陵。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西夏陵博物馆,迅速浏览一遍,先弄清楚西夏陵的由来。
西夏陵是公元11——13世纪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的陵墓群遗址,分布在贺兰山东麓,陵区南北长、东西窄,沿贺兰山走势分布,自西南至东北共有九座王陵。王陵西靠贺兰山,东向黄河,风水不错,颇得中原文化的精髓。
党项民族兴起于唐、宋,以夏州为中心不断向西开拓,最远达到了敦煌以西。1038年元昊称帝,自号“大高白国”,西夏国正式建立,传位十代,历时190年,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
西夏学习中原文化,重视教育,弘扬藏传佛教,在汉字基础上创制了西夏文字。无独有偶,同一时期的辽国契丹族、金国女真族也都在汉字的基础之上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不过他们的文字和汉字很接近,唯独西夏文字更加复杂,笔划多如牛毛,简直是画蛇添足。
西夏崇尚佛教,在西夏境内大建佛教寺庙和石窟。
以下为甘肃瓜州榆林窟壁画:
展馆内容实在是丰富,五点钟才看完了展览,我们赶紧入场去看实景,陵区面积广大,在贺兰山的衬托下无比苍凉壮观。陵塔的形态近似,都是呈馒头状,但有的扁平一些,有的高耸一点,各具特色。北部的陵墓似乎还未开放,仅开放了南部的一至四号陵墓,我们从三号陵墓看起。
三号陵位于陵区中部偏南,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建筑形制颇为特殊的西夏帝陵,被认为是西夏开国皇帝景宗嵬名元昊之泰陵。陵区四角有四座角台,由陵城、月城、碑亭、阙台等形成周围建筑,宏伟的陵塔矗立中心偏西。据考证陵塔表面原来应该有数层琉璃外檐,形如宝塔,而今则只剩下逐层夯实的黄土,形如草垛或者说大馒头。在三号陵周边发掘出许多精美琉璃构件,现在在西夏陵博物馆中展出,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在三号陵徘徊良久,感叹其巍峨,似可看到墓主人生前气吞山河,唯我独尊的气势。
坐区间车去看一、二号陵,它们坐落在陵区的西南端,相互衬托,互为犄角。建筑形式基本相同,陵塔外观和四周形制基本一样。这是两组恢宏的建筑,在远山的衬托下格外好看。
以下为2号陵:
暮色苍茫中赶紧往四号陵出发,中途还要换乘马车,马车夫贴心的等待着我们,知道我们是最后一组游客。马儿在苍凉的原野上奔跑,道路两旁是秋天的荒草和稀疏的矮树。
四号陵坐落在山坳中,紧邻山脚,暮色苍茫中更显凄凉,建筑残破不堪,陵塔的形状似乎也不太美观。
天色已经完全昏暗下来,大地开始沉寂,我们乘车往景区大门走,天上若有若无的几点星光在闪耀,远处博物馆稀疏的灯光指引出口位置。我有点无语,心情复杂,感慨万千。天下兴亡,世事变迁,不喜不悲,以史为鉴。
回程在地下通道中翻拍几张展出的优秀照片:
回程住在了宁夏吴忠市,没想到这里竟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酒店的楼下有特色餐厅,提供吴忠早茶。“游在宁夏,吃在吴忠”,一次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