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交界的浦城和龙泉
龙泉市安仁镇永和桥
时间:2024年5月15日16日
地点:福建南平市浦城县、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离开江郎山,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丽水缙云仙都,但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决定继续南行,经过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之后折向东北再入浙江龙泉市,经云和县再到丽水,这样我们的浙江西南和福建北部就基本都走遍了。(前几年已经走过了福建三明等地区。)
刚刚离开了江郎山,我们知道它和“江郎才尽”的江郎毫无关系,但浦城却和此江郎有着莫大的关系。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都发生在这里。
浦城有座梦笔山,原名孤山,相传南宋文学家江淹被贬到浦城,梦见神人在此山授五色笔给他,之后他下笔如有神助,文思泉涌,诗赋辞藻华丽,其中的《别赋》被称为“六朝名篇”。这就是成语“梦笔生花”的由来。此后,孤山被改称为梦笔山。
后来,江淹得到提拔,离开浦城,却再也写不出优美的词赋,时人都说他的才思用尽了,即成语“江郎才尽”。
我们到达浦城的第一站就是去参观浦城博物馆,博物馆的南面就是梦笔山。望之不甚高大,犹如一溜高坡,我也就失去了攀爬的热望。后来回想还是有些可惜,与这座文化名山失之交臂了。
浦城,地处福建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山延两脉(武夷山、仙霞山),水注三江(闽江、信江和钱塘江)。自古就是福建进入中原的门户。特别自宋朝南迁之后,浦城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享有“上相名邦”之美誉。近千年间,产生过8个宰相,20个尚书,21个侍郎,4个状元,172名进士,可谓群星荟萃,也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
宋代的浦城人才辈出
闽浙古道
有很多吟咏浦城的诗词,号称“诗城”。
古代南浦溪
木偶戏
浦城有许多古村落
古画
浦城特产有包酒,还是丹桂之乡。
离开博物馆,我们驱车去看三山会馆,它可算是浦城的一张名片。可惜我们到时正在维修,无缘进入院内参观,只见门楣上部还写着“天上圣母宫”,不明白内部的结构,根据西门外的告示,里面似乎成了当地人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
浦城街道
浦城街道(二)
三山会馆西侧街道
三山会馆,同时是“天上圣母宫”
地图显示,南浦溪就在会馆门前不远,我就想去溪边转转,看一看沿江风景,脑补一下古时车水马龙的景象。不想找了半天才看到一条通往江边的窄巷,原来沿着江边建造了许多民居,密密匝匝,不留缝隙,想去江边几乎找不到大路。
江边的景象较为原始,堤岸没有经过过度整治,一座原始的浮桥仍在发挥着沟通两岸的作用。再看溪畔房屋上标注的水位线,不禁让我捏了一把汗,历史最高水位227.7米都到达了第一层楼的天花板。估计这里时常会出现水灾隐患。
南浦溪景色
溪上浮桥
溪旁建筑物上标注的水位线很吓人,旁边是到达溪边的小胡同。
总体感觉,浦城因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可能是财政收入不足,因而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都有待改善,为政者需要继续努力。“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也是我写此篇的目的之一。
离开浦城,我们折向东北,走国道再进浙江。这一段山高路窄,道路曲折,这也是闽北通往浙江龙泉的古道了。
闽浙边界的山脉
此地盛产毛竹,山坡上遍布毛竹。
傍晚到达龙泉市,入住如家诗柏云酒店。酒店在龙泉溪南侧,剑川大道旁。饭后去江边散步,见桥栏上狮头攒动,造型生动,此桥梁应该造价不菲。河流两岸高楼大厦、灯火辉煌,料想经济发展不错。
龙泉溪夜景
第二天,先去参观龙泉宝剑,之后参观青瓷博物馆。了解到龙泉市自古有两样特产: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举国皆知;龙泉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畅销东南亚和非洲、欧洲,可以说名满天下。龙泉市坚守住这两样优势,再加上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是有相当基础的。
龙泉市周边山峦起伏。
参观龙泉小镇宝剑展览
龙泉青瓷博物馆门前景色
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泉瓷出海图
现代青瓷精品
中午,离开龙泉市,向丽水市进发,不想再留恋什么景点,没想到在安仁镇却邂逅了永和桥。
驾驶汽车行驶在国道上,经过一条河流时,无意间一扭头,竟看到一座古旧的廊桥,它横跨在溪流上,和我们平行。我赶紧找地方停车,前去观看。原来我们误打误撞看到了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长的廊桥——永和桥。
该桥位于安仁古镇,为木石结构的廊屋桥,长125.7米,宽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间,其下用条石砌筑石墩5座,桥墩间最大跨度18米。永和桥初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顺治年间毁于火灾,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和桥
永和桥高企的引桥
廊屋下凉爽宜人
新建鱼鳞坝
我们到时,看到古桥周边正在进行整治,上游建造了鱼鳞坝,堤岸进行了修整,面貌焕然一新。古桥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石砌的引桥高高耸立,艳阳下长长的廊屋宽敞凉爽,村民们在廊屋里乘凉、聊天,真是绝佳的休闲场所。
闽浙交界的浦城和龙泉
闽浙交界的浦城和龙泉
时间:2024年5月15日16日
地点:福建南平市浦城县、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离开江郎山,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丽水缙云仙都,但为了不走回头路,我们决定继续南行,经过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之后折向东北再入浙江龙泉市,经云和县再到丽水,这样我们的浙江西南和福建北部就基本都走遍了。(前几年已经走过了福建三明等地区。)
刚刚离开了江郎山,我们知道它和“江郎才尽”的江郎毫无关系,但浦城却和此江郎有着莫大的关系。成语“梦笔生花”和“江郎才尽”都发生在这里。
浦城有座梦笔山,原名孤山,相传南宋文学家江淹被贬到浦城,梦见神人在此山授五色笔给他,之后他下笔如有神助,文思泉涌,诗赋辞藻华丽,其中的《别赋》被称为“六朝名篇”。这就是成语“梦笔生花”的由来。此后,孤山被改称为梦笔山。
后来,江淹得到提拔,离开浦城,却再也写不出优美的词赋,时人都说他的才思用尽了,即成语“江郎才尽”。
我们到达浦城的第一站就是去参观浦城博物馆,博物馆的南面就是梦笔山。望之不甚高大,犹如一溜高坡,我也就失去了攀爬的热望。后来回想还是有些可惜,与这座文化名山失之交臂了。
浦城,地处福建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山延两脉(武夷山、仙霞山),水注三江(闽江、信江和钱塘江)。自古就是福建进入中原的门户。特别自宋朝南迁之后,浦城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享有“上相名邦”之美誉。近千年间,产生过8个宰相,20个尚书,21个侍郎,4个状元,172名进士,可谓群星荟萃,也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
浦城特产有包酒,还是丹桂之乡。
离开博物馆,我们驱车去看三山会馆,它可算是浦城的一张名片。可惜我们到时正在维修,无缘进入院内参观,只见门楣上部还写着“天上圣母宫”,不明白内部的结构,根据西门外的告示,里面似乎成了当地人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
地图显示,南浦溪就在会馆门前不远,我就想去溪边转转,看一看沿江风景,脑补一下古时车水马龙的景象。不想找了半天才看到一条通往江边的窄巷,原来沿着江边建造了许多民居,密密匝匝,不留缝隙,想去江边几乎找不到大路。
江边的景象较为原始,堤岸没有经过过度整治,一座原始的浮桥仍在发挥着沟通两岸的作用。再看溪畔房屋上标注的水位线,不禁让我捏了一把汗,历史最高水位227.7米都到达了第一层楼的天花板。估计这里时常会出现水灾隐患。
总体感觉,浦城因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可能是财政收入不足,因而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都有待改善,为政者需要继续努力。“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也是我写此篇的目的之一。
离开浦城,我们折向东北,走国道再进浙江。这一段山高路窄,道路曲折,这也是闽北通往浙江龙泉的古道了。
傍晚到达龙泉市,入住如家诗柏云酒店。酒店在龙泉溪南侧,剑川大道旁。饭后去江边散步,见桥栏上狮头攒动,造型生动,此桥梁应该造价不菲。河流两岸高楼大厦、灯火辉煌,料想经济发展不错。
第二天,先去参观龙泉宝剑,之后参观青瓷博物馆。了解到龙泉市自古有两样特产: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举国皆知;龙泉青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畅销东南亚和非洲、欧洲,可以说名满天下。龙泉市坚守住这两样优势,再加上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是有相当基础的。
中午,离开龙泉市,向丽水市进发,不想再留恋什么景点,没想到在安仁镇却邂逅了永和桥。
驾驶汽车行驶在国道上,经过一条河流时,无意间一扭头,竟看到一座古旧的廊桥,它横跨在溪流上,和我们平行。我赶紧找地方停车,前去观看。原来我们误打误撞看到了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长的廊桥——永和桥。
该桥位于安仁古镇,为木石结构的廊屋桥,长125.7米,宽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间,其下用条石砌筑石墩5座,桥墩间最大跨度18米。永和桥初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顺治年间毁于火灾,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时,看到古桥周边正在进行整治,上游建造了鱼鳞坝,堤岸进行了修整,面貌焕然一新。古桥依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石砌的引桥高高耸立,艳阳下长长的廊屋宽敞凉爽,村民们在廊屋里乘凉、聊天,真是绝佳的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