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江郎山
时间:2024年5月14日15日
地点:江山市博物馆、江郎山、夜宿郎峰村
江郎山是我这次旅行最主要的目的地,那顶天立地的“三爿(pan)石”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令我无限的向往。而今终于快见到了。
由于到达江山市已是下午,我们决定先去参观博物馆,明天再爬江郎山。
江山市区给我的印象很好,干净整洁。东临连绵的山脉,近处却是平川、河流,清新宜居。除了稍远的江郎山,市区南部还有一座虎山,形撞酷似卧虎,开辟成了公园,是市民休闲、看市容的好去处。可惜我急于赶路,只好匆匆从山下驶过。
江山大地,钟灵毓秀,文化璀璨,唐武德四年,高祖分信安地设县须江;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缪改称江山,名字至今已沿用一千多年。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刊山开道七百里”,开辟出仙霞古道,自此成为中原直通闽海的主干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交通要道。
参观博物馆了解到,江山地区人才辈出,历史上有著名的“苏轼折简追毛滂”(毛滂,江山人,诗词清雅,深得时人喜爱。),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中涌现了六十五位江山籍将领,其中,以“一戴三毛”(戴笠、毛人凤、毛万里、毛森)为首的江山籍军统骨干,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格外引人注目。
苏轼折简追毛滂
抗战时期仙霞阻击战
江山市虎山
为了第二天早起爬山,我们决定住到江郎山附近。汽车自北向南行驶,东侧是一列长山,犹如长龙,山脉的南端有奇峰拔地而起,傲立山巅,犹如龙头,那便是江郎山了。
远望江郎山
话说此江郎和成语“江郎才尽”毫无关系。传说,古时候,有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了三大巨石,因而得名。三块巨石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如刀砍斧劈,呈“川”字型排列,自北至南依次为:老大郎峰、老二亚峰、老三灵峰。俗称“三爿石”。
到达景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先去服务中心和周边踩点,阳光正好,三片山峰纹理清晰,是拍照的好时光。
景区的一处院落旁有徐霞客雕像,他老人家曾三次经过江郎山,对江郎山赞赏有加。第一次见到此山时,他写到:“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他说雁荡、黄山、缙云鼎湖诸峰,都“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可见他对此山的喜爱。
和霞客老人家合张影
江郎山景点示意图
在江郎山西侧稍远处,有一处观景点,一颗古树独木成林,树西有池塘和世界自然遗产纪念碑,是拍摄江郎山远景的最佳地点。
天半江郎
江郎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五A级景区。
江郎山下稻田成片,夜晚蛙声如鼓。
晚上,我们住在了郎峰村的郎峰居客栈,设施很好,干净整洁,早餐可口。只是晚上窗外的稻田中蛙鼓不断,真是个难忘的经历。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当年就是在衢州一带活动,看来“古人诚不欺我”也。
郎峰居民宿
从郎峰居看江郎山,它成了莲花状。
第二天早餐后去游览江郎山,先乘车到十八曲,之后开始爬山。十八曲较为艰难,辗转反复,等见到开明禅寺,基本就走了一半的路程。再往上经过会仙岩,再攀爬几段陡坡,抬头就见到了一线天。一线天又叫小弄峡,是亚峰和灵峰之间的窄缝;亚峰和郎峰之间的缝隙稍宽故叫大弄峡。
早晨的江郎山
一线天狭窄漫长,行走其中犹如登天,好在宽度大约三米左右,并不会给人以太大的压迫感,不像太姥山和崀山的一线天,走入其中辗转困难,感觉呼吸都不顺畅,实在是可怕的经历。
一线天的尽头是登天坪,它位于小弄峡和大弄峡的联通处,是一处休息平台。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休息后由大弄峡返回,顶多去转转侠客亭。只有年轻气盛者(景区要求是16——60周岁,身体健康者。)才可继续攀登郎峰绝顶。
登天坪
大弄峡
郎峰海拔819.1米,从登天坪到山顶大约还有360余米。这座山峰本没有路,徐霞客也只到过此峰脚下的“侠客亭”,然后望峰兴叹。
1990年,十位工人勇士,历时三年,花费15万元,开凿完成了郎峰栈道。我们今日才得以凭此登山郎峰顶峰。
郎峰栈道
陡峭的山崖上仍有小花开放
登山最险处
郎峰峰顶有“问天亭”,登临其上,眺望四方,众山低伏,仿佛人在天宫矣!
俯瞰西侧山下,城镇村庄,如田园牧歌,那里才是凡世人间。
登上问天亭
亚峰和灵峰已在下面,成了圆形山包。
山下田园如诗如画
以下是下山之路:
东北面群峰如海
西北面村舍连绵
下山路陡峭曲折
这是通天峡
往下看才知道路凶险
路旁小花相伴
满山翠竹
天然石洞
终于走下郎峰,到达中途的烟霞亭。
夫人又指挥我体验了一下“霞客古道”,——百步峡,中间有一段暗洞需要手机照亮,有点可怕。
以下是去廿八都沿途风景:
峡口镇风光
峡口江山港美景
闽浙交界的仙霞山脉,它阻挡了闽浙交通。唐朝时,黄巢起义军在此开凿了七百里山路,后称“仙霞古道”。
我们没有去看仙霞关,而是通过隧道穿山而过。廿八都处在仙霞山脉南麓。过了仙霞关是一条较为宽阔的峡谷,道路沿着峡谷通向闽地,通向大海。
江山市江郎山
江山市江郎山
时间:2024年5月14日15日
地点:江山市博物馆、江郎山、夜宿郎峰村
江郎山是我这次旅行最主要的目的地,那顶天立地的“三爿(pan)石”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令我无限的向往。而今终于快见到了。
由于到达江山市已是下午,我们决定先去参观博物馆,明天再爬江郎山。
江山市区给我的印象很好,干净整洁。东临连绵的山脉,近处却是平川、河流,清新宜居。除了稍远的江郎山,市区南部还有一座虎山,形撞酷似卧虎,开辟成了公园,是市民休闲、看市容的好去处。可惜我急于赶路,只好匆匆从山下驶过。
江山大地,钟灵毓秀,文化璀璨,唐武德四年,高祖分信安地设县须江;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缪改称江山,名字至今已沿用一千多年。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刊山开道七百里”,开辟出仙霞古道,自此成为中原直通闽海的主干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交通要道。
参观博物馆了解到,江山地区人才辈出,历史上有著名的“苏轼折简追毛滂”(毛滂,江山人,诗词清雅,深得时人喜爱。),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中涌现了六十五位江山籍将领,其中,以“一戴三毛”(戴笠、毛人凤、毛万里、毛森)为首的江山籍军统骨干,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格外引人注目。
为了第二天早起爬山,我们决定住到江郎山附近。汽车自北向南行驶,东侧是一列长山,犹如长龙,山脉的南端有奇峰拔地而起,傲立山巅,犹如龙头,那便是江郎山了。
话说此江郎和成语“江郎才尽”毫无关系。传说,古时候,有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变成了三大巨石,因而得名。三块巨石冲天而起,高360余米,如刀砍斧劈,呈“川”字型排列,自北至南依次为:老大郎峰、老二亚峰、老三灵峰。俗称“三爿石”。
到达景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先去服务中心和周边踩点,阳光正好,三片山峰纹理清晰,是拍照的好时光。
景区的一处院落旁有徐霞客雕像,他老人家曾三次经过江郎山,对江郎山赞赏有加。第一次见到此山时,他写到:“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他说雁荡、黄山、缙云鼎湖诸峰,都“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可见他对此山的喜爱。
在江郎山西侧稍远处,有一处观景点,一颗古树独木成林,树西有池塘和世界自然遗产纪念碑,是拍摄江郎山远景的最佳地点。
晚上,我们住在了郎峰村的郎峰居客栈,设施很好,干净整洁,早餐可口。只是晚上窗外的稻田中蛙鼓不断,真是个难忘的经历。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当年就是在衢州一带活动,看来“古人诚不欺我”也。
第二天早餐后去游览江郎山,先乘车到十八曲,之后开始爬山。十八曲较为艰难,辗转反复,等见到开明禅寺,基本就走了一半的路程。再往上经过会仙岩,再攀爬几段陡坡,抬头就见到了一线天。一线天又叫小弄峡,是亚峰和灵峰之间的窄缝;亚峰和郎峰之间的缝隙稍宽故叫大弄峡。
一线天狭窄漫长,行走其中犹如登天,好在宽度大约三米左右,并不会给人以太大的压迫感,不像太姥山和崀山的一线天,走入其中辗转困难,感觉呼吸都不顺畅,实在是可怕的经历。
一线天的尽头是登天坪,它位于小弄峡和大弄峡的联通处,是一处休息平台。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休息后由大弄峡返回,顶多去转转侠客亭。只有年轻气盛者(景区要求是16——60周岁,身体健康者。)才可继续攀登郎峰绝顶。
郎峰海拔819.1米,从登天坪到山顶大约还有360余米。这座山峰本没有路,徐霞客也只到过此峰脚下的“侠客亭”,然后望峰兴叹。
1990年,十位工人勇士,历时三年,花费15万元,开凿完成了郎峰栈道。我们今日才得以凭此登山郎峰顶峰。
郎峰峰顶有“问天亭”,登临其上,眺望四方,众山低伏,仿佛人在天宫矣!
俯瞰西侧山下,城镇村庄,如田园牧歌,那里才是凡世人间。
以下是下山之路:
以下是去廿八都沿途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