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立新居士谈修禅练功疗法

(2008-02-04 14:37:11)
标签:

人文/历史

其他频道

文化

杂谈

分类: 名家见解
 胡立新居士谈修禅练功疗法
 

 (三)禅宗练功法

 

    禅宗也是大乘禅法之属,它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也是我国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宗派。禅宗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悟性,提倡单刀直入,直指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涅磐经》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因此,它强调顿悟渐修,以倡人人皆有佛性。

    这顿悟、渐修,本为佛学界顿、修之争,而禅宗创始人惠能则认为顿悟还须渐修。所谓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佛,奔波浪走,忽被善知识指尔人路,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而此性原无烦恼,本自具足,故云顿悟”。而渐修之意为“虽悟本性与佛无殊,而无始习气卒难顿除,故依悟而修,渐熏功成,长养圣胎,久久成就,故云渐修”。可见,“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众生因顿悟渐修成佛,佛与众生在乎一念之间。

    禅宗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进行修持实践,主张无论吃饭睡眠,都应“随缘任运”,顺其自然,行所无事,无念,无往;在每日寻常中修持,“佛法无用功处”,“恰恰无心用,恰恰用心功也”。这样将禅宗渗透于日常生活。《传灯录·慧海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源律禅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是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可见只要借用一切言语举动皆可修禅。

    禅宗倡导佛法即在世间,佛即自佛,因此不须离世别觅,亦不须离心外觅。“行住坐卧,运水担柴,无往非道”,这样,禅宗显得生机勃发,质朴无华,令人随处自调身心,因此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融汇了先秦道家和儒家学说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使得禅宗对后世中国文化理论和中华气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