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教概论续集一

(2007-10-11 09:36:23)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名家近期活动
 

 

第五节 戒律和礼仪

 

    道教戒律的种类很多,少者五戒,繁者一千二百戒,普通的约有三百条大戒,分为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道教传授戒法,是从金元时代在天长观(北京白云观)开始的。

    道教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道教认为,五戒乃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虑者,延年益寿,天神护佑,永脱苦难,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八戒在五戒之外又加三戒, 即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不得香油华饰,不得耽著歌舞。

    十戒是:一、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二、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三、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 四、不得淫乱骨肉姑姨姊妹及他妇女;五、不得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六、不得污漫静坛单衣裸露;七、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八、不得裸露三光厌弃老病;九、不得耽酒任性两舌恶口;十、不得凶豪自任自作威利。

    女真九戒是: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日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日惜诸物命慈悯不杀;四日礼诵勤慎断绝荤洒;五日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日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日不得数赴斋会;八日不得虐使奴仆;九日不得窍取人物。其它戒律还有很多。

    戒是道教约束道士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规戒。戒是戒条,主要以防范为目的。道教制定戒律是告诫道人清心修道,虔诚炼养,使道人精、 气、神能众妙归一,且能更好地继承道教的优良传统和精进自我修行。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 去掉凡心,以戒为师。另外,各道观还订立了各自的清规。道经中还有大量宗教活动和日常行为中的禁忌条文。戒律、斋戒、清规、禁忌等都是为了加强对一般道士和信徒的约束,进一步坚定他们的宗教信仰。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对道士的衣食、住行、视昕、称谓、斋坛等众多方面的外在形象进行规范化,使其从言语、服饰、出入、饮食、诵听、斋醮等方面有别于观外俗人,约束道士清心修道,超越凡尘。

    宫观礼仪

    全真道士必须住店。正一派要求宫观内保持良好道仪风范,不得混同于俗。道士与道士之间一般称道友、道长等。对年老道长一般称某爷。道人宿舍中须清洁素雅、整齐,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在卧室内荤酒。道众宿舍不得把俗人随便带入,更不能留宿。乾道、坤道不得在同院中居住,相互之间应保持距离,清心寡欲,不得邪念。

早上开静后,需立即起身洗漱,到各殿朝拜祖师, 上早课,诵经聆听,持心修练。晚上止静后,不得喧哗,安静打坐养心。

    敬香

    敬神一般都要烧香,敬香是"以香达信",即人的诚心诚意,通过香烟达于神前,所谓"一位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香不在烧得多少,而主要在你的诚心,心诚,一位香就足够了。殿主烧香,三位香要插平,插直,间隔不过一寸宽。

    叩拜

    叩拜是民族传统礼仪。道士叩拜,要足站八字,双膝与手同时着地,左手按在右手上,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与脊背同时向下伏,形似青蛙卧状,且忌臀高于背。道士磕头是对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善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举胸前,立而不俯,是见面礼。

    作揖礼: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是向长者行此礼,再一面恭敬地平声念道"无量天尊",这便是道教常念的圣号。"无量天尊",道教指所有的道法无边的道教诸神和真仙。用口头念诵圣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仙等意思。其圣号的全称是"福生无量天尊"。据道经载,诸神、仙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诚心诵念圣号,以祈得到感应,消灾解厄,平安吉祥。

    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道教宫观道士日常的主要礼仪之一,也是宫观道士日常修持的一部分。早晚功课就是道观的道士每天早晚两次上殿念诵的经文,目的是为了修道。早课卯时(5-7时)、以祈延生保平安;晚课为酉时 (17-19时)以超度阴度亡。《太上玄门日诵功课经序》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 柳守元《清微宏范道门功课》的《序》中称",金书玉笈复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得其门,可以复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炼不坏之身。是故羽士住丛林,奉香火,三千日里行持,十二时中课诵。朝夕朝礼,期上接夫圣真;夙夜输诚,祝永绵国祚"。柳守元云"若能矢志专诚,二六时中,猛勇精进,永无退转,在世端能出世,居尘自可离尘,出入虚无,逍遥宇宙,自由自在,无灭无生,方寸不染,一尘妙用,直超三界。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尘根,脱世上三途之苦厄,履长生大道,渡苦海之洪涛,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不应,有感皆通"。

    道教认为"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者,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丛林之规范,修仙者之仙蹬。"

    道教逢戊不朝真,即阴历天干为"戊"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焚香、诵经、朝神、也不供斋设醮。

    穿戴礼仪

    道士在庙都必须头上戴巾,身穿道服、白袜、覆鞋。道人服饰,古有"羽服"、"羽衣"之称。道教服饰最早的统一定制是从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开始的。现代道人穿的服装,大小上衣皆为"大领",是明代以前汉民族的服装样式。戒衣,黄色黑边,受戒时用,黄色属土,士为五行之尊,万物之本;法衣,又称 "天仙洞衣",是做道场"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时"方支丈"穿的法服,上面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等;花衣,是经师上殿念经、做道场穿的法服,也有素净不绣花的,通称"班衣"。大褂、道袍一一般多用青、蓝色。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青阳之气;东方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生发。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自然色。法衣则多红、黄色,也有蓝色、绿色;方丈穿的法衣多为紫色;班衣以红、黄居多。

道教徒戴的帽子称为"巾",巾有九种。分别为: 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

    道士不仅要衣帽整齐,而且要衣冠整齐。道士所戴 "道冠"通常有五种: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这些是作法事或上殿时用的,专场专用,不能随便戴上。道人不得顶"冠"入厕戴"冠"入厕者要受罚。巡寮执行任务处罚人时,必须衣冠整齐,庄严从事。

    道人的鞋、袜也有规矩,鞋以青布双脸鞋为最合格, 一般穿青布圆口鞋或十方鞋。袜则统用白布高筒袜。

    科斋礼仪

    斋醮是道士日常生活中必修之课。斋醮的礼仪很复杂,如敬香、礼叩、做道场等。"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炼度施食等超度亡魂,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敬香时,还应上供敬神。上供有香、茶(水)、灯、 花、果等。道人把供品双手端到供桌前,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一礼,然后放到供桌上。

    三礼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礼。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等道教节日,住观道众做祈祥、祝寿接驾道场时,方丈、监院拈香行此三礼九叩大礼。

    法器与供器:法器指道士作法事时所用的器具,如宝剑、令旗、敕令牌、天莲尺、镇坛木等。道士坛醮、诵经时所用伴奏的乐器,如提钟、引馨、铛、钗、木鱼、 铃、鼓等亦称法器。供器指香案上所陈列的器皿,如香炉、蜡台、花瓶、香筒、供盘、净孟等。殿堂陈设之神帐、长幡、桌围、跪垫等是道教仪范所必需之物。

    戊日是道教忌日,不拜神,不敬香,按古代定制, 戊日时宫观要关门休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