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号中午,零二打来电话,告之中央电视台负责日食转播的沧海粟到了武汉,已和他联系好了,几个好友晚上一起聚聚,与沧海粟再交流一下拍日食的经验。遗撼的是接到电话时,我尚在距武汉650公里以外的湖南资兴大山里的小东江,无法赶回武汉,自然也就失去了这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最遗撼的是沧海粟带给好友们的“巴德膜”俺也没拿到,尽管后来想了些办法,最终还是没拍成日食的天文过程。
不过,俺还是对观看日食的百姓人物更感兴趣,现场的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亦是一种震撼,就单是江边这段地方就聚集了37万人之多,马路两边全是黑压压一片人的脑壳儿,简直望不到边。难怪白老也去拍人了,并说看人比看太阳更生动、更有趣儿、更过瘾……
呵呵,几百年才可看到这天文奇观,不管怎样,拍日也好,拍人也罢,都是一种记录,都是一种见证,再想看到这“天狗吃日”,那就只能是孙孙孙辈儿们的事了。
想起一首歌,好象有这么一句词儿,真想再活五百年……

2 把两个墨镜叠在一起到是个省事的办法

3 瞧这打扮、手上再拿个这东西,够雷人、够时尚。

4 用这架式看太阳好象有点累的慌

5 这对观测人到是挺从容的

6 一家三口,目标一致!

7 眼睛使着,嘴也没歇着,这位大妈边看还边咂莫着舌头。

8 貌似有些看错了地方

9 够认真、够仔细

10 美女望日

11 建筑物上的灯已亮了,食甚就要来临了。

12
本世纪中国最短的夜晚终于降临在武汉百姓们的头上了!

13 陶醉在24小时之内的第2个夜里的人们

14 大白天里的夜景——沿江大道

15 白天不懂夜的黑

16 天全暗时,天边云的反光让这特殊的夜有了更多的静谧

17 食甚时,黑暗中的长江武汉港

18 生光了,城市从暗色中又渐渐显露出它的本色。

19 现场无线电直播

20 前拍后看,分工明确。

21 难道巴基斯坦的穆沙拉夫也来凑热闹了……???

22 三口之家齐见证!

23 三元钱一片,发日全食的财好象不犯法吧。

24 连平日积压的电焊罩此时都卖完了,看来这日全食经济也能拉动内需。

25 有情人的见证

26 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工具

27 街头除了人群还是人群

28
“你看太阳我看你,你才是我心中的太阳,隔着玻璃看你的脸就象看到日偏食”

29
这形象够酷的,要再看到这面容,恐怕也得等上几百年,呵呵~

30 下两辈子都没戏,此时不看待何时。

31 山寨版的外星人?

32 一个人的日全食
【68年后,回忆当年日全食】转自武汉楚天都市报
“今年7月22日上午将发生一次非常壮观的日食,武汉是最佳观测点之一。”听说这个消息,85岁高龄的万澄中先生格外高兴,因为就在68年前,也就是1941年9月21日,他就在武汉亲眼见过一次日全食。“青天俄有星千点,白昼争看月一弦。”万老随口吟出一句描摹日食的诗句,“如不相信,这张老照片可作物证。”万老随手递过一张日食照片,摄影单位是汉口当年著名的照相馆“时记”,照片下“中华民国三十年九月廿一日十二时十七分二十秒全蚀时摄于汉口”的文字。
万老说,1941年日食发生的那天是个星期天,在武昌九小任教的他并没有过江上课,而是呆在汉口上海路家里。当时报上有关日食的报道很多,所以很多老百姓都提前知道了日食的准确时间,大家有的预备了墨眼镜,有的用煤油灯熏黑了玻璃块,有的在院子里倒一盆墨水……中午11点多钟,他独自一人来到江边。12点一过,透过举起的黑玻璃,果然看到了月亮偷偷遮挡了太阳。接着,缺边的太阳被越遮越多,圆太阳弯成了“娥眉月”。
在万老的记忆中,日全食整个过程中最美的景致是太阳快被月亮完全遮挡时,太阳边缘那一圈珍珠的光芒,而一旦太阳全被遮住,日全食发生的时候,天上星星闪现,地下路灯齐明,冷风直嗖,一个人在江边还真的感到有点害怕呢。
日食照片,定格美丽时刻
虽然此时武汉还在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统治下,但这并不妨碍汉口的照相馆利用日食的商机赚钱。日食刚过,很多照相馆就推出了日食的套照:初亏、食既、食甚、复圆,一套4张最贵卖到4块钱。当年每月工资不足60元的万老选购了这张1块钱的“时记”摄影,有心的他还记下了当时的日食信息:“全蚀时间,中午12时17分20秒,生光时间12时19分19秒,复圆时间13时46分18秒,日蚀温度,日蚀前22.5℃,全蚀时21℃。”
1941年,南京、上海等地的气象台,都曾到武汉来观测,日本人甚至还在武汉设过一个瞭望台。当时的报纸报道:“许多的人民皆齐集晒台,架起墨眼镜,仰视天日,兴致勃然”。
时隔68年,万老带笔者去寻访当年的“时记”照相馆。在老法租界胜利街和蔡锷路口交会处,老“时记”已变身一家微型副食店,万老注意到副食店门上的广告“食全食美”:“你看,里面就有‘全食’两个字!”——历史细节的巧合如此有趣地摆在眼前,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