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名画欣赏德国文艺复兴 |
分类: 世界名画欣赏 |
1494年丢勒23岁,因逃避纽伦堡发生的鼠疫,他南下来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学习,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的作品倾慕不已。次年回到纽伦堡自己开了一个版画作坊,购置了印刷机。从这时开始他在版画上用AD二个字母的组合作为作品的署名标记。几年中他作了许多大型的木刻如《男浴图》《大力神海格力斯》等。这个时期他的主要杰作是在1498年完成的16幅木刻组画《启示录》。这是根据《圣经》新约的最后一章:《圣约翰在拔摩岛上的秘密启示录》而画,它的内容起源于二世纪罗马帝国尼罗王朝旧基督教的“天示预兆”。据说圣约翰听到一种声音,又看到许多怪异和恐怖的幻像,预示魔鬼撒旦将要制造的种种灾难,但最后撒旦终于难逃其覆灭的下场。故事曲折地反映了现实中人民的悲惨处境。丢勒第一次把这部诡谲的典籍给予形象的表现,把虚幻怪异的故事通过他的想像变得可信可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启示录》的刊行,使丢勒声誉鹊起,得以跻身于当代名画家之列。所以当1505前丢勒又一次去意大利时受到威尼斯艺术界上流社会的热烈欢迎,并得以和威尼斯的画家交流艺术经验。当他载誉回到纽伦堡后的几年是他的木刻活动的高峰。1510年完成了从1498年就开始陆续进行的《基督受难》大型木刻组画,共16幅。这是圣经故事中最觉的题材:表现基督被出卖、肥鞭打、背十字架、受刑到复活。丢勒一生共用木刻和铜版刻制过六种基督受难的故事。为了区别,称这套幅面较大的为《大受难》。同年又完成了于1509年开始刻制的一套37幅较小幅面的木刻《基督受难》即《小受难》。这实际上是一套圣经故事的连环画。1511年又完成了另一套木刻组画《圣母的一生》,表现了圣母慈爱深沉的性格。平静而带抒情的画面,与《启示录》及《受难》系列的激烈动荡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作为金银匠师世家出身的丢勒,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金属雕版训练。他从前辈施恩告尔那里继承了优秀的表现技巧。他去威尼斯时也向意大利的铜版大师的作品学习。他用钢笔耐心地临摹过曼特尼亚的《海神之战》,作品至今犹存。他的第一幅重要的铜版画代表作是1504年的大幅铜版画《亚当和夏娃》。这幅画以刻制技术的精细,环境描绘的真实,和人物刻划的深入而著称。此后他又作了几年木刻,直到1512—1514年进入了他铜版画创作的盛期,这期间出了三幅非常著名的杰作:《骑士、死神与恶魔》,《圣.哲罗妈在他的书房里》,《梅伦可利亚》(Melencolia)(意为“忧郁”)《梅伦可利亚》(Melencolia)(意为“忧郁”)。西方中世纪生物学者认为人体可分为“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忧郁质”四种不同气质。这些气质各有某种特定的元素、星宿象征和动物象征来代表。“忧郁质”的代表“元素”是土,星宿象征是大地之神的女儿,动物象征是狗。文艺复兴时期认为“忧郁质”艺术家、哲学家、神学家所特有的。因此许多艺术家对这个题材很有兴趣,常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丢勒这幅画中的梅伦可利亚是一个有两只翅膀的恬静的少女,支颐而坐,面部表情好似沉思又如忧愁。其周围列置的东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如多面几何体和圆规象征几何学,锯、刨、锤等工具代表木匠。计量工具的天平和计时工具沙漏等代表科学。在神话传说中,几何学、木匠、科学都属于大地之神来统管的,而这个内藏智慧外露深沉的人则是思想家、文艺家的化身。对绘画细节一丝不苟地精确表现是丢勒作品的风格特点,在这幅画中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曾被后人誉为有铜版画以来最为优美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