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随感之南京爆炸事件
(2010-07-30 10:31:45)
标签:
杂谈 |
随感之南京爆炸事件
每每打开网络,都有些惶恐,怕又有什么惊人的事故。这年头小事故已经不让人有吃惊感了。但这几天的事故还真的是让人心惊胆战。
7月24日17时20分许,由于遭受强降雨袭击,位于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的伊河桥发生整体垮塌,正在桥面上逗留和过往的数十名群众不慎落水。共发现遇难人员37人,失踪29人,其中有3名遇难者是外地游客。后面发现,这桥原来基本没有钢筋,是属于典型的外面好看、里面是豆腐渣的工程。
28日是南京栖霞废弃塑料厂爆炸案发生。事故已致13人死亡,120人住院治疗。事故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在原南京塑料四厂厂区场地平整施工中,挖掘机械违规碰裂地下丙烯管线,造成丙烯泄漏,遇明火后爆燃。而引发事故的原因则是由于层层转包,粗暴施工。事故发生地为南京市原塑料四厂地块,塑料四厂于今年春节期间和栖霞迈燕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签订拆迁转让合同,并支付拆迁转让费用。于今年6月,该领导小组就将拆迁工程转包给了扬州鸿运基础设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由该是公司负责平整土地,拆除地面建筑。该公司负责人绍某违规将工程转包给了其妻弟董某。董某又将该工程违规转包给了其妻弟方某。个体施工者方某在进场施工期间,不顾塑料四厂及当地街道负责人的提醒和警告,进行违规拆除。
后又读到“产妇疑因少送红包遭助产士报复,肛门被缝”的新闻,这新闻听起来耸人听闻的,要是稍微有些理智的人一定会认为是瞎编的,但生长在中国的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在这里,什么样的怪事都不足为奇。
我好几年前就跟会心的朋友一起聊起,在今天,在我们几乎普遍地缺少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缺少必要的社会监督的条件下,我们粗糙而急躁的现代化追求过程中,出现各种极端事故,几乎是必然的。只是,真的不知道我们究竟要流多少血,才能让我们当下的发展平稳、和谐,服务于人民的幸福,人民中的每个人的幸福。
浏览今日的《潇湘晨报》,A09版是整版报道南京爆炸事件,标题是“场景很像战争之后”,那垮塌的现场,烟火浓烈,一片狼藉,真的让人揪心。
可是,读到报纸的右下,是整块的长沙某商品房广告,红底白字,眩人的标语,“看过的,都说好”。这一下子就让人不知怎么从前面那惨烈战争之后的场景中转换过来。
这也难怪,在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里,金钱的力量无所不在。当爆炸事件的惨烈成为吸引人的眼球之时,底下的广告似乎是不合时宜的点缀,但反过来,难道不是这吸引人的惨烈事件才真正成了优雅广告的点缀?当报纸一天天增厚,不管是何种事件,都不过是吸引人们眼球的消费事件,那无孔不入的广告才是报纸越来越厚的真正主宰之所在。表面上是我看报纸,其实我不过是报纸及其广告的消费者,我根本就无力作为事件本身的观者而进入报纸之中,报纸看“我”才是“我”看报纸更为基本的存在事实。
只是,当一切成了消费,谁还会真正在意惨烈事件背后那些无辜的生命,以及这种事件在这个时代中延续的可能性,以及何以应对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