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铁芳:日常生活的泛审美化与个体精神的侏儒化

(2009-01-28 10:26:43)
标签:

杂谈

    春节出门,忘了带自己阅读的书,找到一本于丹讲《庄子》的书,聊以解闷。

    仔细说来,于丹的书确实还是有些意思,语言很平易,不乏优美的语言和大量的时髦故事杂糅在一起,读来虽不算满口雨香,倒也象一杯冬天的热饮料,把遥远而玄奥的庄子简化成适合现代生活的哲理故事,给人几份亲切。一看书的版权页上的印数,让人吃惊,第3次印刷就从1200000升到1700000,不由得让人对于丹平添几份敬意。

    当然,于丹很清楚自己,她其实并不是讲庄子本身,而是讲她自己心中的庄子,说白了,就是拿庄子来说事。所以,她所需要顾及的并不是庄子本身的奥义,而是要借着庄子的大名,来说她心中的现代生活哲理,也可以说是借庄子来布道。

    可惜庄子并非教主,而是精神世界中沉默而孤独的斗士。庄子置身于一个战乱频繁、天下纷争、民不聊生的时代,置身在一个权力纠结、自由不得、人心晦暗的时代,高蹈人世的庄子把外在的黑暗转化成内心对自由的向往,以人格的卓然而立于天地之间而冷静地面对周遭密布的恶。他把对人世的喜怒哀乐都埋藏在奇崛的故事背后,越过历史时空,向遥远的人们传达他对这个世界的诉说。

    庄子总是用各种常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心思,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乘物以游心”,跳出日常生活世界,全然用各种自然世界的,甚至是自己依托自然世界构想出来的接近自然的意向说理,无非就是要刺激人们把心灵从当下生活世界中超越出来,使心灵自由遨游于天地之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二是因为他深知他的文字会遭遇各种强权的宰制,所以刻意躲避文章可能遭遇的禁闭、删改,从而把自己的胸臆掩藏起来,只写给明眼人看,普通人看了不过是好玩而已,也不至于胡乱拿来批判一顿。换言之,庄子非常清楚,他的文字就不是写给一般人看的,或者说不是写给那些沉迷在当下生活世界中的人看的,他是要为这个龌龊横生的世界留下一道孤独的精神的亮光。

    可怜的于丹为了把原说给少数人听的故事浅白地讲给大多数人听,竟然把无限忧思的庄子全然解读成了今日大资小资们优越生活之余的心灵鸡汤,一个个地被劝导如何把心思放宽,恬然地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与舒适,把对外在世界的关怀全然退缩在个人内心的自我审美化愉悦之中,麻痹个人对外在世界、对庄子所控诉的世界的感受,简直就是离庄子的本意万里,或者在基本精神向度上就是背道而驰。

    庄子原本是把人从权力、欲望中超越出来,精致的于丹讲演却全然不过是向有钱有权的献媚,让他们舒适的赚钱、安心的使权,在人生的拼搏中保持宁静的内心。庄子原本其实是要拒绝现实生活之中的泛审美化,从而对抗个体精神的侏儒化,而今日的于丹恰恰走的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沉浸于狭小日常生活空间的个体精神的矮化。庄子九泉有知,岂不心戚戚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