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大地的隐退
(2008-12-13 15:30:44)
标签:
杂谈 |
然而,所幸的是,大地只是在科技的视野里完全隐没。大哲海德格尔教导说,在科技视野里隐匿了的大地,在艺术作品里却显示出来。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就在于它能够在展示一个世界的同时将“大地”推出。作品在展示世界的同时将其材料显现出来,但材料不是有用性的器具性材料显现,因为那样的话它就消失在器具的有用性之中;相反,作品让材料作为材料之所是在作品中显现,而作品所显现的材料之所是就是大地。海德格尔以希腊神殿为例说明:
“作为作品存在的神殿,它建立了一个世界,却并不导致质料的消失,恰恰是神殿首次使建造神殿的质料涌现出来并进入作品世界的敞开之境。有了神殿,有了神殿世界的敞开,岩石才开始负载,停息并第一次真正成为岩石之所是;金属开始熠熠生辉,颜料开始光彩耀眼,音调化为歌唱,语词变为言说。作品把自己置回到岩石的硕大与沉重,木材的牢固与坚韧,金属的坚硬与光泽,颜色的光亮与晦暗,音调的铿锵和语词的命名力量,当是时,一切这样的质料都涌现出来。
作品把自己置回之所,以及在作品的这一自行置回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大地。大地是涌现者和守护者。大地独立而不待,自然而不刻意,健行而不知疲惫。在大地之上和大地之中,历史的人把他安居的根基奠定在世界中。作品对大地的展示必须在这个词严格的意义上来思考。作品把大地本身移入世界的敞开并把大地保持在那里。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引自郜元宝译文)
正是由于大地与世界的争斗,才使物不致于完全失于人的算计之中。大地是存在的奥秘之所,它之所以能守住这个奥秘是因为它自行退隐。石头的沉重显示出重压,然而重压不允许我们透视,如果我们企图通过砸碎石头透视它,石头又会撤回到碎片中,如果我们将石头放在天平上把握它的沉重,我们只能得到一些精确的数字,重压依然消失不见。同样,用测定波长的方法把握颜色,颜色本身也就消失了。大地由于其自我退隐的本质,必得像保护秘密一样的受到保护,它才能向人显示出来。
然而,技术时代的人们剥去了世界上一切神圣的庇护,将事物均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由于事物被筹划成透明的,因此科学的控制变得极为有效,人与物的距离由于高技术手段而拉近,似乎一切都近在眼前,然而存在的真理却在这种单纯的敞开之中消逝得无影无踪,近在眼前的一切都不再能以其所是向人显现,也就是说,我们不再能在一种显现的同时保持去蔽的可能性。由于科技和市场化,人们很容易得到在从前罕见的极难得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但所得到的是其所是吗?今天四季都充足供应的水果还带有那唯有在收获时节才会有的果香吗?人在充分享受到自然的奉献时,自然则被消耗殆尽。在飘飘然的“轻性”凯旋中“失重”,结果便是丧失了家园,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