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8万亿外储临三重贬值压力 次贷影响更直接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时空 |
26日北京免费讲座:如何应对喜欢磨蹭的孩子
■汇改三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 ■相关
1.8
■晨报首席记者 周 凯实习生 颜丹平
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7月21日,三年的汇率改革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1%。人民币升值使我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的三重贬值压力尤其引人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压力一:
外储购买力因汇率变化“缩水”
外汇储备最直接的贬值压力来自于汇率损失。
根据央行7月15日的数据,截至6月末,我
对于上述计算方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少强教授表示大致认同:“如果从人民币的角度衡量,我
不过许少强也认为,考虑外储缩水问题时,还需注意到负利率的因素。“由于国内CPI高于银行利率,外汇
压力二:
次贷第二波对我影响更直接
最新的次贷第二波,又把我国外储的另一个隐患暴露在世人面前。7月7日,雷曼兄弟公司对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负面报告掀起新一轮次贷危机高潮。随后,“两房”股价在一周内狂跌,跌幅高达50%。
大洋彼岸的次贷风波对我国外储影响如何呢?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年6月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中国持有3760亿美元公司债券,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而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并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如此一来,“两房”的债券就与我国外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就目前而言,中国在‘两房’的投资确实面临风险。”许少强表示,鉴于债券价格经常变动,且美国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扶持陷入困境的“两房”企业,因此从长远来看,“情况会好转”。
徐晓萍认为,因为中国购买的是“两房”的债券,因此,即使公司倒闭了,中国的债务还是享有优先支付权。
压力三:
我国巨额外储中的2000亿美元,则通过中国外汇投资
去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收购美国黑石公司10%的股份。没想到,黑石上市后遭遇次贷危机,上周五收盘价仅为17.29美元,中投公司的账面浮亏也达到12.48亿美元,跌幅超过41%。
于是中投公司斥资50亿美元购入摩根士丹利公司可转换股权单位时,特地锁定了未来的转换价格。可惜次贷危机的影响并未终局,摩根士丹利上周五已经跌至38.57美元。如果这一趋势仍然持续,中投公司的未来收益仍将有隐忧。而三笔投资中,仅中投公司在香港申购中铁股份的新股安全度较高。“现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