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里,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人生终点,而做父母的却看不到孩子的人生终点,正如同你能看到孩子的人生起点而孩子无法看到你的人生起点一样。面对马拉松赛跑式的人生,让孩子赢在人生起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长在一个无视教育或管理缺位、方法失范的家庭里的孩子会活得很不容易,无论是自幼的健康,还是未来的成功。欲要马儿跑,先要马儿饱,欲要让孩子投身“马拉松大赛”并最先触到终点的拦带,你“注重过程”没错,但首先是满足孩子吃穿玩儿这些生理、心理的基本需要,不论你是穷养小子,还是富养女。吃穿玩儿中,孩子习得的最重要知识是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个总结因到位而经典。
对孩子而言,获得优良习惯是正学习,之外的叫副学习。奇怪的是不晓得这一点的往往是大人,把正学习异化成副学习,把副学习异化为正学习,敢不敢说这也叫“不务正业”?到头来孩子不成器,还错误地把账记在孩子那里,实在是不公平!殊不知,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起点上,请把孩子习惯的养成当做重中之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你不要仅仅把他当作一个知识体。之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只所以格格不入,就是在这个价值取向上有偏差。如果视孩子为独立生命体,个性化教育的市场才能打开,或帅哥美女或绅士淑女才会频频出炉。而仅仅视孩子为知识体,多数情况下是欲速则不达,教育悲剧频仍跟这一视觉出了偏差不无关系。如果你真干上了教育,你就要先调整好视觉,这样你才会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孩子才有可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除非你厌恶教育,
即使面对问题孩子,你也不要只会说“糟糕透了”,要对着他的某一点尝试学会说“精彩极了”。真正糟糕的东西在社会,而不在孩子那儿。社会问题影响教育,社会顽症会浸入人的骨髓,孩子并非处在世外桃园,所以以跟着中毒,作为对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抵消。比如他们也知道“我爸是李刚”,也知道在“拼爹时代”里要办成个事:一等爸爸不说话,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跑断腿,四等爸爸没办法。比如社会管理中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如由于基层组织不作为,芝麻点事儿,被逼得要上中南海找大人物去办,反过来类似重大责任事故、群体上访等这样的复杂问题又用简单化方法去处理,比如恫吓:“你敢不听话,我收拾你一顿叫你有理儿没地方讲,你信不信?”,这话咋听咋不像是出自政府官员之口,似遇上了“黑老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对教育、对“我们的可靠接班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它根本不应该影响我们“对任何孩子都要多多投以赏识的目光”这一态度。那目光,是一种期待、一种希望,那目光会激活无数孩子的精彩故事,那目光连结着每一个孩子的人生梦想。
从习惯到学业一身顽症的“问题孩子”站你跟前,你若是要“鸡蛋里挑骨头”,那简直容易得很,若要从其身上挑出“闪光点”,相对就难。将心比心,如果大人们在人生中遭厄运所击、被苦难所压、受焦虑所困,还要让你从中寻找到“人生的快乐”,是不是相对也难?“顽症”的滋生与克服好像是苍天为孩子成长发育阶段所预设的特定功课,既然是迎考,就需要智慧,需要大人们从孩子的天性出发,拿出耐心,去相信与理解、去包容与期待,去寻找孩子周身可资赏识的元素加以激励,使其赢得高分。
如果父母、老师还有社会各界都坚持这样做,孩子就容易赢在起点、进而赢得今生;“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好下一代”就不仅仅是一句美谈,而会是一个鲜活而诱人的现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