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来事,谁不会来事?似没个定论。一个脑袋灵活手脚麻利之人能干事敢干事也没有出事,人们都说“这个人会来事”;倘若一出事,该说法就是一个180度的逆转:“这个人不会来事。”
要办事,就会有风险,而规避风险的的有效办法是少管事、多避事。可在你职责范围内你却一推二拖三不管,那叫“不作为”,长此以往你招来的风险也小不了,不保会让你下岗,哪个风险更大?所以,社会生活中,你只要按规矩来,天塌地顶着,风险再大也大不到哪儿去。
按规矩来就是坚持原则。比如开车,各行其道,不闯红灯,不酒驾,这叫守规矩。乘车,当然也有规矩。
按方法来,是在大原则之下灵活变通。这一点对我们这些“社会小人物”而言,似乎更重要一些。
比如昨日,在公交车上,赶上周六,趟趟人满为患,车上举步维艰,而靠前门的一位老者到了她的下车站急呼:“要下车”,司机按规定让老者“后门下车”,可谁都看得见,让老者挤向后门去实在不易,于是众乘客与司机一番舌战后,老者被乘客扶着从前门送下。你说,司机小师傅,辛苦又何苦?
类似这种事,记得一次在火车上,列车员查票,一个残疾人掏出半价车票供查。按规定还要验残疾证,残疾人因行动困难似“不太配合”说“这不明摆着的吗!”,查票者仍不依不饶说“有规定”。相持良久,残疾人招来满车同情,结果查票员在群体围攻之下才勉强作罢。你说列车员师傅,辛苦又何苦?
“这不明摆着的吗”,其实在呼唤一种灵活的方法。人常说“成功始于方法”。所以“是按规矩来还是按方法来”一定要看是什么事儿,一定要明白码到哪里够一秤,一定要挑个天时、地利还有人和。
加载中,请稍候......